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活熊取胆”再起风波 相关产业去留两难

2011.2.2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从朝鲜引入我国以来,活熊取胆就一直处于争议的风口浪尖。一方面,人们指责这种方法过于残忍,是对人类文明的污辱;另一方面,这种技术的出现确实解决了部分中成药的原料难题,帮助一些农民养殖户摆脱了贫困。近日出现的归真堂事件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活熊取胆的广泛关注。那么,熊胆产业的现状究竟如何?相关产业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事件回放

  最近,一场由活熊取胆引发的网络事件迅速延伸到现实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是市场风传福建归真堂药业上市计划已经福建省环保厅初查并获得通过。而上市募资将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两个项目。

  随后,云南卫视《自然密码》制片人余继春在其微博中写道:“福建的归真堂已经省厅初查并且通过了!如果真上市,那今年就是月熊(即亚洲黑熊)的末日。”文字后面附有一段视频,血淋淋的“活熊插管采胆汁”的画面,引来了上万次的转发。

  尽管归真堂在其网站上坚决宣传是“无管无痛引流”,但反对声和质疑声并没有减弱。2月14日有媒体报道,一直致力于救助月熊和废除熊养殖场的亚洲动物基金会,已正式发函归真堂所在的福建省证监会,反对其上市。

  其实,这并不是活熊取胆第一次引发风波。1月9日,巨人集团副总裁程晨在其微博上发出了“呼吁全国人大立法禁止一切熊胆贸易”的投票,并迅速吸引近千人参与,99%的网友选择了“赞同”。

  1月10日,《青年时报》刊登了《“活熊取胆”两会前再掀反对潮》的调查报道,详细记述了浙江温州活熊取胆业的现状。

  去年7月,上海一家药企为解决其主打产品的原料压力,欲投资1.5亿元投建养熊场利用活熊取胆,引发一片反对呼声。

  而早从2003年开始,由英国人谢罗便臣女士创办的亚洲动物基金会就开展了一系列“拯救月熊,拒用熊胆”的公益活动,各大媒体迅速跟进,进行了大量报道。

  熊胆产业有多大

  活熊取胆受到猛烈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类出于商业目的而残忍地迫害另一个物种”。那么,我国的熊胆产业到底有多大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机构能给出准确的数字。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市场上含有熊胆的中成药有190种,其中包括胡氏六神丸、复方斑蝥胶囊、梅花点舌丸等20余个中成药保护品种。记者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数据库,发现在名称中带有熊胆两字的药品批号约有150多个,包括熊胆粉、熊胆丸、熊胆咀嚼片、熊胆救心丹、熊胆痔疮膏、熊胆滴眼液、复方熊胆薄荷含片、复方熊胆通鼻喷雾剂等。

  临床中药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认为,除去一些已停产的品种,目前市场上有100多个含有熊胆的中成药是比较可能的。这些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用于高热、惊厥、抽搐的急救品种,这一类比较少;用于眼病、肝病和咽喉疼痛、痔疮等的品种,这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早期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曾有熊胆酒之类的保健品,但后来随着管理的严格,熊胆已不再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