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单仁平:核事故怎能与空难相提并论

2011.3.30
  日本核泄漏形势严峻,日本以它巨大的损失为全世界上了一堂核安全课。中国作为发展核电劲头最足的国家,尤其要认真读懂日本的核事故,把日本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来记取。

  刚离职不久的前中国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打了些比喻,称“空难事故那么多,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要发展航空了”,并且提到不能因为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矿难,就“停止煤矿开采”。这样的比喻显然很不恰当。

  航空事故无论死多少人,都是一次性的,事故的低概率是大多数人的安全保障。矿井的情况也类似。但日本核泄漏的后果完全不同,它造成半径几十公里的无人区,使几个县的农产品成了核垃圾,全世界的旅游者都视日本为畏途,整个日本经济将受到多大规模、多么长久的拖累无人知晓。核泄漏已经不是东京电力公司的事故,它在把全日本都卷进去,带来极端考验。

  我们注意到,张国宝先生在那次采访的前后,也说了要高度重视核安全。但上文所列的比喻,仍让我们担心,一些官员在用航空或煤矿领域对安全的警惕对待核安全。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警惕是不达标的。由于张国宝先生卸任能源局局长的时间很短,我们也担心,是否能源局的官员们都认同这样的比喻。

  日本核事故告诉我们,一个严重的核闪失,有可能毁掉一个大区域里的经济,甚至拖累整个国家。让我们也做个比喻吧,对核安全的重视,应当不低于对民航安全、煤矿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对国家所有其他生产安全重视的总和。

  很有可能国家能源局,以及相关部门给予核电安全的就是这样的重视,一场对记者的即席谈话,也不一定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完整观点。但以往中国的核电事业一直在舆论监督之外自我发展,由于它涉及公众的重大利益和关切,我们现在不能不就这些疑虑问个明白。

  不久前的《环球时报》社评提出,中国核电需要舆论监管护航,核电这样的特殊设施,其安全环境的营造和保障不能靠自觉,也不能只靠国家一两个部门来监管,它必须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在这里重申这个观点,也希望核电部门和监管部门耐心回答公众和舆论的各种质疑。

  中国不能不发展核电,我们同意这个判断。但我们认为,有必要压低发展核电的积极度,不断寻找替代核电的其他能源选项。上述采访还有这样一句话:估计日本核事故“不会影响到中国发展核电的整体战略”,我们不清楚这个整体战略是什么,但我们认为,这个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日本核事故还没有结束,对它的全面反思应当成为中国未来核战略的一部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