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八成感冒病人要求开抗菌药 破题需多方参与配合

2011.4.08

  “上了年纪的人有个感受,20年前如果扁桃体发炎,打一针青霉素就好了;可是现在如果还打一针青霉素,病未必能好,这是因为身体里的细菌已经耐药了。”在昨天(7日)的世界卫生日上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健康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沈晓明副市长借助一个直观的例子,揭开在座诸多市民心中的疑团:“为啥要抵御抗生素?”

  市民心中的诸多疑问,表明了对抗生素话题的陌生。2011年相关部门对全市18个区县、3218位市民合理用药知识调查显示:90%的市民不了解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记者昨天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规范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今年本市卫生局、新医改方案的重点工作。在“后抗生素时代”,除了需要加强大众科普,还需医疗机构、药品市场、药监部门等协同合作。

  医疗人员不能助推“滥用”药物

  针对“抗生素时代”的界定,医学领域有个形象的说法:如果说发明青霉素之前的时代是人类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的“前抗生素时代”,那么在度过辉煌的抗生素时代后,人类进入了耐药菌感染肆虐,即将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应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应该先从医务人员开始。

  可在今天的上海,医务人员似乎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一份药物处方统计数据显示,抗菌药物处方共计5169张,占所有药物处方16.44%,其中“问题处方”,或曰“滥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有724张,占处方总数的2.3%。此外,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应用率要高于三级医院。

  “临床中,对于无细菌感染证据的病人,医院人员仍会凭经验使用抗生素。”市卫生局副局长瞿介明指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规范。

  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杜文民博士表示,临床中还存在一些医生对药物代谢机制认识不足,比如会出现头孢唑啉与庆大霉素同用,以致增加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情况;使用青霉素钠加氨苄青霉素钠的无效配伍。所以,应在医疗单位建立再培训和考核机制,让医生重视病原学检查、提高对药代动力学等,规范给药剂量等。

  此外,部分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鼓励使用高价药物;个别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等情况,也会助推抗生素的滥用。对此,应加强监管。

  破题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

  但是,光靠医务人员就够了么?国内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感冒病人会向医生索要抗菌药物,但世界上众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70%的病人家中自备抗菌素,并表示一旦感冒不去求医、而是先行自己服用抗生素。但,抗生素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上海人家里喜欢储备抗生素,但此举恰恰加大了抗生素的滥用。医生指出,家庭自用抗生素往往会用量不足,见症状好转自行停药——这正是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的一个原因:因为减量减疗程会使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杀菌效果大打折扣,很可能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复发、迁延不愈,细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人们发现,零售药店现在依然存在处方随意、适应症把握不严或迁就病人的开药要求等现象。专家表示,要发挥药房内执业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继续控制零售抗生素。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一飞教授看来,规范使用抗生素不仅是为了应对耐药性问题,保护人体健康等,更重要的意义是,它能避免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耐药性的出现,会导致病人生病周期延长、用药成本提高,耗费的是病人、医保公共资金池、以及整体医疗资源。

  据了解,在上海新医改的方案中,应对抗生素已经列为重要的内容。但要真正应对“后抗生素时代”,不仅需要医、药、科普多管齐下,还需要农业管理、农户养殖等多个环节的共同参与。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