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秦大河院士:治霾阻力主要来自部门利益

2014.3.27
头像

赵海棠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针对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治理问题,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在日前于京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50场报告会上表示,如果政府和个人都把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放在首位,在科技、环保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彻底摆脱雾霾天气或许并不需要像洛杉矶那样花费56年的时间,也许20年就够了。他还坦言,治霾阻力主要来自部门利益。

  近几年,我国各地陆续陷入“十面霾伏”,治理大气污染已是刻不容缓。在秦大河看来,若想成功治霾,改变当前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欧洲和美国都做得比较成功。自1952年遭遇重度雾霾后,欧洲开始启动能源转型。目前,天然气已经成为欧洲国家的主要能源,煤炭只占15%。在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其步入“减煤增气”快速道。同时辅以其他措施,仅2013年美国减排二氧化碳7.6亿吨,碳排放总量下降到1995年的水平。

  反观中国,目前依旧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一次能源中,煤炭占了68%,而更为清洁环保的天然气仅占5.3%,离全球2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当前亟待改变能源结构,从以煤炭为主逐渐向绿色能源转变。”秦大河表示。

  与此同时,他认为,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应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空气污染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政府既要有压力,又不能急功近利。在没有预案的情况下,蛮横喝令农民或‘一刀切’地关停企业,会造成失业率飙升,影响民生。”秦大河为此建议,政府应在产业升级上帮助企业转型,对于落后的产业,在疏通好员工再就业渠道的前提下,加大关停力度。

  空气污染和全国人民息息相关,治理雾霾也必然牵扯到每一个人。秦大河表示,这就需要民众具有清晰的头脑和自觉的意识,充分认识、承认并接受在治理空气污染这个问题上,单靠政府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全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改变。”

  针对当前中国治霾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秦大河坦言,压力主要来自部门利益,因为减排的对象都是产业部门,这在国内外是一样的。比如,针对产能过剩问题,通常会让相关企业停产、限产,但如何安置数十万产业工人又成了一大问题。同时,虽然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在绿色产业和技术的ZL申请方面依然非常欠缺,这导致我国单位能耗产生的GDP与美国、日本相比差距很大。

  “科学研究布精兵,技术治理是重心,社会管理常抓不懈。”秦大河最后强调说,治好雾霾30年太久,3~5年不客观,必须政府和全民密切配合,打持久战。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