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于泓教授:从教二十年 致力于离子色谱的研究

2010.10.08
头像

贾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导语】他,朴实无华,内敛自信,持之以恒,他就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泓教授。第十三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期间,分析测试百科网的记者有幸采访到他,于教授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所从事的离子色谱研究工作,并对离子色谱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8585_201010081722071.jpg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于泓教授

    与IC结缘二十年

  离子色谱是一个较年轻的学科领域,1975年,美国Dow化学公司的H.Small等人首先提出了离子交换分离、抑制电导检测的分析思维,即提出了离子色谱这一概念。随着离子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电力工业、石油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于泓教授首先向我们谈及他是如何与离子色谱结缘的,不只是因为有兴趣,还有机会和良师。

  1988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喜欢科研的秉赋让于泓教授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乐趣。任教不久便开始接触离子色谱仪,所操作的第一款离子色谱产品是由岛津公司在早期生产的非抑制型离子色谱仪(单柱型离子色谱仪),从此与离子色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让于教授成为国内离子色谱同行队伍中一位较早的研究者。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离子色谱技术,于教授于本世纪初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牟世芬研究员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于老师已经身为教授,导师问其为什么还要继续读书,于教授的回答是“只想提高一下,多做些事”。于是便收成了关门弟子,并且提前毕业。自此于教授便在牟老师的门下进一步开展离子色谱的研究工作,主要开展离子色谱分析氨基酸和糖类化合物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也为其20年在离子色谱研究领域的如鱼得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目前主要从事离子液体的分析研究

  当于教授谈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离子色谱的具体情况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对离子液体的分析研究。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离子液体,是在室温及相邻温度下呈液态的熔融盐,一般是由体积较大的含氮、磷的不对称的有机阳离子(如烷基咪唑离子、烷基吡啶离子等)和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组成,其性质稳定、不易挥发、不造成污染。同时,离子液体也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可溶解无机物、有机物、高分子材料等,且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溶剂,它的出现推动了绿色化学的发展。离子液体的独特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催化、电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随着离子液体应用范围的扩大,离子液体的分离分析、提纯以及环境中对离子液体的检测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的分离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离子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法。于教授认为,随着离子液体的不断发展,涉及到离子液体的分离检测方法也将不断被开发出来。现在使用离子色谱和反相液相色谱这两种方法来检测离子液体比较普遍。阴离子分离检测方面,主要侧重使用离子色谱;而阳离子分离检测方面,离子色谱法容易产生色谱峰拖尾现象,使用反相液相色谱效果会好一些,特别是使用整体柱的反相离子对色谱。

 

  国内外离子色谱发展状况

  当谈及目前国内离子色谱的发展状况时,于教授表示:国内近几年在离子色谱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做常规样品分析已经没有问题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做高端研发或分析时,与进口仪器相比国产仪器还是有些差距的。学术研究没有止境,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于教授在这里也比较了一下目前几大离子色谱厂商的产品:戴安公司已经将常规的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研究透彻了,技术也非常成熟,最近还推出了毛细管离子色谱和快速离子色谱;在抑制器方面,目前戴安公司和大部分国产仪器厂家均使用膜抑制器,瑞士万通公司在抑制器方面做的比较有特色。

 

  整体柱是未来色谱柱的发展趋势

  于泓教授认为整体柱将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硅胶型整体柱的产品,如德国默克公司,就已生产出反相整体柱。传统的色谱柱的填料都是均匀的球形颗粒,填充紧密,间隙较小,而现在的整体柱的填料是一体的,柱子中间有一个大孔(被称为通孔),当流动相经过大孔时,阻力小,使得液相色谱的流速提高,但柱压不会明显升高,最高流速可以达到10ml/min(使用填充柱流速一般为1ml/min~1.5ml/min之间)。整体柱上还存在大量的微孔,可提高色谱柱的柱效。由于既有流动相的流通孔又有便于溶质进行传质的微孔(几十个纳米),因而使得整体柱可对分析物实现快速分离,且色谱柱的稳定性很好。离子色谱整体柱亦将会有大的发展。

 

  对年轻学子的期许

  于教授长期以来都在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所讲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采访中,于教授也强调指出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为色谱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坚强有力的后备军。

  当谈到对未来学子有什么建议时,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两点期望:一方面希望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好;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在学校这段时间,能够培养出对分析化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将自己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体现出来。从这两方面着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将来就业或更进一步深造铺平道路。于教授也表示目前分析化学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环境、食品、医药、化工、质检、疾控等领域都需要分析化学人才。

   “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这样一种心境,才使于教授在人生和事业道路上不断获得成功。

  

  附:于泓教授背景资料

  一、个人履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黑龙江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读大学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8年至今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991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

  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材料与测试学会理事。

  二、科研方向及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色谱分析,对离子色谱理论、技术和应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Analytical Science 》《 Chromatographia 》、《 Plant Scienc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色谱》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9年SCI影响因子4.101) 上发表论文8篇。独自撰写《离子色谱法》一书。获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离子色谱研究》获2005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离子色谱法测定金属离子的研究》获1997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分析新方法的研究》获2006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五)。主持完成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计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10项科研课题。

  三、教学工作及教研成果

  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主讲的课程有《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现代色谱分析》、《离子色谱》等。所授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奖二等奖。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KB030369)研究,其成果获得2007年度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2004级学生完成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离子排斥色谱法分析食品中的有机酸”,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