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把科技兴检口号喊得更响 把科技兴检旗帜举得更高

2010.10.12

把科技兴检口号喊得更响 把科技兴检旗帜举得更高―――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解读

  质检系统五年 共获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共荣获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支树平在讲话中透露的消息。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研究”于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成果使我国时间频率计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由该院完成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电阻计量领域从此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碘稳频532nm固体激光频标”、“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创新及整机研制”、“交流高频大电流国家基准的建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的“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37项国际国家标准研究”,湖南出入境检验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商品包装、储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000多项,其中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项目5项,承担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000余项,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605项,省部级课题4400多项。422个项目获得总局“科技兴检奖”,130个项目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404个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实施“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科技专项研究,开展了2000多项重要标准研究,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比率达到68%。我国主导制定国际计量标准345项,参加计量国际关键比对231项,获得国际互认测量能力735项。

  近年来,质检系统在“科技兴检、人才兴检”战略推动下,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凝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能耗限额标准 为我国淘汰20%落后产能奠定基础

  记者从支树平的讲话中获悉,22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淘汰20%落后产能奠定了基础。

  22项能耗限额标准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五大高耗能行业,涉及粗钢、焦炭、烧碱、玻璃、水泥、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提高了高耗能行业企业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并为企业节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参数,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十一五”时期,质检系统启动实施了一系列质量安全科技项目,质检科技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能源效率标识研究,推动我国节能技术进步;通过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标准研究,为第三代通信产业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钢铁、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提供支持;通过创新风电设备认证模式,有效发挥认证认可科技对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节能量评价课题成果应用,实现2789个项目的节能量第三方审核,为发放100多亿元财政节能奖励资金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家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目前已达389个

  支树平在讲话中透露,目前,我国国家质检中心已经达到180个,其中在建148个,建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09个、在建100个。快速发展的技术机构,不断增加的技术装备,有效提高了检测手段,使质检科技实力大大增强。

  这些国家质检中心由国家授权、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承担国家各类产品质量检验任务,向社会提供公正检验测试服务,开展检测技术研究开发,承担有关标准规程的试验验证及制修订等工作。另外,全系统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提升了检验检疫行政执法技术支撑水平,增强了把关能力,对促进国家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产业成本、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国家产业健康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质检系统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检测仪器设备价值 140多亿元。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系统、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设备已投入使用。

  据了解,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整合资源,质检系统初步形成了以总局直属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和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省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以县级技术机构和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质检技术机构网络体系。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统筹规划,建立了科研项目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科技奖励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强化了科技管理信息化手段。在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食品检测能力提升、重点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到了科学有序、推进有力。同时,积极开展检测技术机构外引内联,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实验室能力国际比对、国际标准制修订、实验室互认等活动,质检科技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突发事件和国家重大项目中 质检科技发挥保障作用

  支树平在讲话中披露,“十一五”期间,质检科技在突发事件和国家重大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一五”时期,依靠科技严把国门,不合格进出口商品检出率、疫病疫情检出率、有害生物截获率明显提高。江苏检验检疫局以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准确有力地驳斥了光星肩天牛来源于中国的不实论调;中国检科院开展风险分析、疫情监测研究,为防控非洲猪瘟、舞毒蛾等外来疫病疫情传入提供了技术支撑;北京检验检疫局研发的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为我国活禽和禽肉顺利出口提供了保障。

  在应对非典重大疫情、参与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防控甲型H1N1流感以及处理禽流感、苏丹红、二甘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质检科技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质检部门应急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国家重大项目工程中,质检科技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质检科技为北京奥运会深入开展计量测试、食品检测、动植物疫病检测、信息导向标准研究和检测兴奋剂用标准物质研究;为三峡工程准确测定水流量及发电量;为西气东输工程流量计进行准确标定;为神舟飞船航天员操作力测量系统进行最终测试;为嫦娥奔月计划中运载火箭推力测量装置中的容量标准器进行量值传递;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新一代航天服材料提供测试数据;为我国载人飞船的空间辐射测试仪器检定校准提供关键技术服务。

  支树平提出质检科技的职责定位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质检科技要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为履行质检职能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在6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要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中发挥作用。支树平要求质检科技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真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技术、质谱技术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方面,真正有所作为;切实加快国产检测设备研发,让品质卓越、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国字号科技设备和检测仪器早日问世、多多问世。

  其次,要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提出,质检科技要紧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工作大局,努力发挥作用。要围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和质检科技措施;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优势领域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围绕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提高对高耗能产品和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的技术措施。

  第三,要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指出,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依靠科技。他要求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技术研究,增加质量监管的科技含量;加强执法打假科技运用,特别是要真正把12365举报投诉系统建成功能完善、作用多元、科技含量高、富有生命力的一条热线、一个平台、一个品牌;加强质量监管软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要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提出,建设质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质检科技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在建设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充分发挥质检技术机构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在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方面,促进质检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成果转化,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紧密跟踪国内外前沿科技,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质检科技的需求,建设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科研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第五,要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作用。支树平要求,大力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电子检验检疫平台;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增强贸易壁垒的技术应对能力;积极开展质检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振兴与发展战略,加强质检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检测结果比对试验,增强质检科技国际话语权。

  第六,要在提升质检工作效能中发挥作用。支树平提出,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检测仪器的研制,研制一批快速检测仪器,推出一批快速检测方法,满足质检一线行政执法的迫切需要;加强质检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综合运用系统建设,提高质检工作效能。

  支树平提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新标准 能力过硬 特色突出 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

  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新标准,即能力过硬、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他要求全系统按照四条标准,大力加强科技能力建设。

  首先要加强总局直属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代表的总局直属科研机构,是带动质检科技进步的“火车头”,“四大院”和其他承担全系统科技任务的单位,要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面向国家科技需求,紧跟国际科技前沿,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着力构建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带动全系统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着力加快实验基地建设进度,提升实验环境条件水平。

  其次要加强系统内国家级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着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着重在食品安全、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机械电器、轻工产品、纺织与原料、化工矿产、金属材料、危险货物与包装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着重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质检工作需求,积极承担具有实用性、应急性和培育性科研项目,加快培养质检科技创新人才。

  三是加强一线执法技术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着眼于提高一线执法部门履职把关能力,大力加强省、市、县质监局技术机构和检验检疫区域、常规实验室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在“十二五”期末,形成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服务质检一线执法的检验检测网络,充分发挥质检执法的技术保障作用。

  支树平还要求质检科技围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实现“八个创新突破”:

  一是在计量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开展计量研究,实现计量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和计量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

  二是在标准化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推动我国优势特色产业和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在以我为主制定国际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三是在认证认可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我国认证认可技术体系,在国家重点领域实现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突破。

  四是在进出口商品检验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进出口商品风险评估、分类分级管理和合格评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实现进出口商品检验关键支撑技术的突破。

  五是在出入境检疫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口岸检疫核心能力建设,构建功能齐全、科学有效、国际先进的口岸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生物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六是在食品安全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干预和快速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按国家统一规划,参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的突破。

  七是在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重点开展产品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质量信用监管与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宏观质量管理、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与预警、检测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八是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科技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在特种设备诊断评价、检测监测、应急救援、节能降耗、法规标准支撑和科学监管方面实现突破。

  支树平强调 推动科技兴检必须抓好落实 重点突出五个关键环节

  支树平在讲话中强调,质检系统进一步推动科技兴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环境。

  支树平要求首先必须落实领导责任。他说,抓好质检科技工作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领导的思想必须重视。不重视科技工作、不抓科技工作的领导,就是不称职的领导。抓科技工作还必须责任明确,必须有人抓、有人管,而且要有重要的人来抓、来管,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科学、用科学。领导抓科技,措施要到位,着重是要出思路、出政策、出人、出钱、出力、创造环境,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当好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

  其次是要落实科技管理。要抓好规划的制定、完善和落实。地方两局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使规划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力争最大限度地得到地方支持。规划一旦确定,全系统都要全力以赴地加快实施;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科技管理机制。在技术机构运转、科技人员管理、检测仪器设备使用、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绩效考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成龙配套的一系列科技管理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狠抓关键技术、实用技术、应急技术研究,一方面要加快做好成果转化的对接工作,切实做到为用而研、以用促研。

  第三,要落实技术机构改革。支树平要求总局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技术机构改革的问题。要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质检技术机构的定位,优化质检技术机构的资源配置。鼓励技术机构在完成法定检测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同时,技术机构要深化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技术机构的生机与活力。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整合资源,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形成品牌。鼓励地方两局建立技术机构交流协作机制,做到工作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互认。

  第四,要落实科技投入。支树平要求,多方努力,调动多方积极性,形成国家、地方、联营、自有资金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同时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制度,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他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保证“十二五”期间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要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联合攻关,引导社会资金有效进入质检科技领域。

  第五,要落实科技队伍建设。支树平指出,要加强对技术机构的管理,加强对科技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他还提出,总局将研究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启动海外人才培养计划。要在全系统努力形成科技要素有效整合、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活力竞相迸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支树平希望质检科技工作者做到“四有” 高尚品格 创新勇气 扎实作风 合作精神

  支树平在讲话中要求质检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望,自强不息,努力做到“四有”。

  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支树平说,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品格,要有报效祖国、献身质检事业的理想抱负,努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就和工作业绩,在为祖国质检事业拼搏的实践中书写瑰丽的人生。

  其次,要有创新的勇气。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站在创新第一线,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第三,要有扎实的作风。支树平指出,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既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希望质检科技工作者要弘扬务实求真的作风,培养执著专注的韧性,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修成正果。

  第四,要有合作的精神。支树平要求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以推动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系统内外、质量监督与检验检疫之间、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课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