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以壳资源著称的四环生物:一个圈钱的“壳”?

2010.10.12

  以壳资源著称的四环生物(000518),从未间断过市场的传闻和非议。

  四环生物在9月份的一个公告称,公司投资两个项目,一项是15000万元投资制备清洁燃料油;另一项是5000万元投资文化产业。值得关注的是,两项投资与其目前主营业务毫无关联。犹如一个四处飘荡的幽灵,至今在A股市场上荡涤了17个春秋的四环生物,主业从化纤转为毛纺品,由毛纺品、房地产转为生物医药产品,继而又宣布进入煤制油、文化传媒产业。

  下一步又要干什么?有市场人士指出,连自己的主业都不清楚的四环生物就是一个圈钱的“壳”。

  主业不清

  从1993年上市至今,六次更换股东,十次更换证券简称,与之相伴随的是,股改、ST戴帽、摘帽等一系列变更,公司所在地也由苏州昆山变为无锡江阴。

  作为江苏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四环生物还 被套上了“A股第一只被暂停上市的股票”、“A股首批资产置换试点公司”、“A股首批PT(特别转让)公司”、“A股首例PT摘帽公司”等光环。

  四环生物公司前身为苏三山,上世纪90年代初,纺织化纤行业的辉煌成就了苏三山上市,但90年代后期不景气,苏三山的主营业务小化纤属于被淘汰之列。

  1998年,第六次重组后,振新毛纺织厂以“赢利能力较强的毛纺资产”置换已淘汰的化纤资产,此后,苏三山的主营业务转为毛纺织业。

  2001年7 月,四环生物收购北京四环生物厂和江阴制药厂的资产和业务,四环生物从单一的毛纺织主业转型到毛纺织业与生物医药两元并举复合主业型。

  2002年,四环生物业绩的高幅增长除了医药资产的一点贡献外,主要仍靠毛纺业务。随后,公司推出10送6分配方案,实施后公司面临业绩压力。

  但是,持续高增长仍寄望于资本运作。

  “公司以毛纺业务置换出亏损性资产,毛纺业务高利润和业绩高增长性本身不排除存在疑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计划在适当时机退出毛纺业务,扩大医药资产,但公司同时又在投资地产等其它业务,因此对公司的主业经营持续性难以把握。

  2008年,主业由毛纺、生物医药行业并举转型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四环生物,由于此前毛纺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加上金融危机间接影响,在生物医药还在起步阶段的2007年、2008年就连续两年亏损,也因此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2009年6月,四环生物以900万元的价格从江阴天祥房地产开发公司手上购得靖江银泰100%的股权。但时运不佳,恰巧赶上房产新政调控,此部分资产不仅未给公司带来预期收益,并在今年8月以出售作罢。

  2010年9月8日,四环生物公告称拟投资2亿元进军新能源。公告称,公司拟与北京大河之洲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现金方式对新疆爱迪新能源增资1.5亿元和5000万元,太原市普容得科贸有限公司以ZL技术无形资产增资1.39亿元。增资后四环生物将持有爱迪新能源44.12%股权。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四环生物出售主业生物医药的“优质资产”。

  9月27日四环生物发布公告称,拟用全资子公司北京四环45%的股权换取白介素2等制剂专有技术。

  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四环是国内较早介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企业,主导产品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注射液是国家一类生物制品,市场前景尚可,有望产生持续利润。

  本身优质资产就所剩无几的四环生物为何一次性就轻易出售45%的股权?

  “资本运作的前提是做好实业,至少在实业上有个样,凑合着能说得过去,别太过了。”业内人士李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上市公司的主业频繁变动只能说明两点,一是企业内没人懂经营管理,在经营上不投入基本费用;二是根本就没想着去如何做好实业,只是一味地玩包装,搞资本运作。

  爆炒套现

  资料显示,四环生物的生物医药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04-2006年,北京四环的净利润分别为25.29万元、-7421.71万元和-926.61万元,2007年其净资产由年初时的2.98亿降至2.03亿,亏损高达9525.89万元。

  2009年2月9日,四环生物修正后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08年度净利润亏损约1.5亿元左右。

  “2008年业绩严重巨亏,在面临退市风险的危急关头,四环生物不是选择想办法提高主营收入,不是选择资本整合提高质量,而是宁愿贱卖子公司,频繁外贷”。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出售了亏损的毛纺资产后,四环生物公司的业绩立竿见影地扭亏为盈。

  2009年,四环生物的医药主业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334万元。

  不过,该知情人士认为, 2009年的扭亏为盈不能真正意义上地说明业绩有好转,“因为公司的基本面已经没什么看头”。

  尽管如此,业绩乏善可陈的四环生物在2009年依旧成为资金爆炒的对象,屡屡因“重组传闻”涨停。该公司当年四季度公告辟谣,成为年度 “被停牌次数最多”、“发布澄清公告最多”的上市公司。

  据了解,自2008年随着四环生物经营的每况愈下,被借壳上市的传闻就不断传出。

  2009年2月,武汉商业银行、瑞银证券将借壳四环生物的传闻就在坊间流传,公司股价也因此一度上涨,随即被公司否定。

  同年6月,江苏延申生物欲借壳ST生物也闹得沸沸扬扬,并称双方已经开始进入洽谈。

  同年9月,传闻对象摇身变为河北以岭药业集团。

  今年8月,关于华东有色地勘局将借壳四环生物的消息四起。

  与重组传闻相伴的,还有四环生物在资本市场的不断出手,造成的股价连连攀升,继而出现大股东的频频减持套现。

  6月24日,ST生物摘帽,恢复为四环生物,股价自此由4.20元一路上行,最高冲至8.37元,几近翻番,股价表现超越大盘。

  此间,四环生物的利好公告与仅控股其12.46%的第一大股东江阴市振新毛纺织厂(下称“振新毛纺”)的减持次第相接。

  8月31日,四环生物公告称,以900万元出售了亏损的地产公司股权,还获得了1320万元的土地出让补偿金。同日,振新毛纺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四环生物10万股。振新毛纺手中共约1.28亿股四环生物,7月28日刚刚解禁,此番减持其称是因业务发展需求。

  9月8日,四环生物公告称拟投资2亿元进军新能源和以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涉猎文化传媒领域,公司股价因此飘红。同日,振新毛纺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四环生物。

  因“转行”的利好消息,四环生物股价于9月9日、10日连续涨停,9月14日盘中涨停。

  9月15日,振新毛纺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减持了四环生物1900万股,紧接着16日振新毛纺以同样的方式减持21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04%,成交金额达到15078万元。

  仅上述3个交易日,四环生物就已套现超过3.4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大股东几次减持几乎都是看准时机逢高减持。

  圈钱之“壳”?

  据半年报,2010年上半年,四环生物主营业务收入8896万元,净利润397万元,每股净资产只有0.7元,每股收益仅0.0039元。但公司股价不低,9月30日收于6.89元。

  然而,就在去年的10月,彼时股票简称仍为ST生物的公司,仍未完全度过主营产业转型的阵痛,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在9月13日的股价异常波动公告中,四环生物称拟投资的爱迪新能源项目建设期需24个月,且最终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年净利预计3亿元的新能源项目短期难见收益。

  而此举在今年4月24日公布的2009年年报中却并未显现。

  8月31日,四环生物公告称,以900万元出售了亏损的地产公司股权,还获得了1320万元的土地出让补偿金。四环生物已经开始清理亏损的地产业务。

  业内人士李先生认为,现主业萎靡不振,新项目两年内无收益,对于主业为毛纺的大股东而言,清空地产业务,是为了让壳更干净,进军新能源,则或使“壳”增色。

  “四环生物本身主营目前就没有利润可言,但是医药在未来可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剥离地产之后如果再继续出售医药类资产,企业就更无稳定利润支撑点,四环生物的动作很明显是在为保留净壳做准备。”李先生说。

  “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变换经营业务的四环生物,短期内利润仍旧难以看见,并未凸显稳定利润来源。”在证券医药分析师刘先生看来,以子公司股权换白介素2等制剂专有技术,这部分技术本身要实现利润就需要很久,利润短期内是看不到,技术研发出产品等还需要很长时间,整个生物医药产品除疫苗之外卖的效果并不理想,也根本不能提供长期稳定利润支撑。

  大股东降低控股比例,不排除是为借壳方或举牌方减少收购成本创造条件,并等待股价下跌的时机,一券商人士称,“但大股东又不愿意太吃亏,所以对公司信息知根知底的大股东便借新能源利好公告拉升股价之际,逢高出货,一箭双雕。”

  “从目前来看大股东退出的意图比较明显,从四环生物的历史来看,多是在当时热门领域参上一脚,近期进入新能源和传媒无疑是增加概念性价值的表现,这家公司的资本运作味道过浓。”业内人士李先生如是说。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