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伊犁河谷生态保护新措施成效初显

2010.10.19

  编者按:

  为全面掌握“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有关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不久前组织专家开展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专家行”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十一五”部署的课题进行现场验收和检查,系统总结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并邀请专家就各生态项目示范区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建议。本报记者随专家走访了部分项目示范区。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向读者介绍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

  初秋,专家组一行从乌鲁木齐乘飞机抵达祖国最西部的边陲小镇——伊犁地区的那拉提。那拉提是蒙古语“有太阳”的意思,源自成吉思汗西征途中经历雨雪风霜之后,豁然见到一片开阔的区域出现温暖的阳光。那拉提位于伊犁河谷,而伊犁河谷是我国唯一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区域,水草丰茂。

  据了解,伊犁河谷已成为国家七大土地整理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拟投资129亿元进行开发。然而,伊犁河作为一条国际性河流,具有非同寻常的国际敏感性。随着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强度的日益加大,有可能会引起相应的生态问题。与此同时,国际河流开发的相关问题也可能会凸显出来。由此,科技部“十一五”立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研究”,希望运用科技手段正确处理好伊犁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态、上游与下游的关系,为区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作好技术储备。

  河谷开发利用历史久远

  据介绍,伊犁河谷的开发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经过多年开发,现在的伊犁河谷土地盐渍化、面源污染严重,呈现出一些不良发展态势。

  据课题负责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介绍,首先,伊犁河谷新开发的土地集中于伊犁河谷三角楔形地带,位于伊犁河谷冲积平原的二、三级阶地洪积—冲积平原上,地形坡降较大,土层较薄,如果土地开发不当,可能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其次,伊犁河流域新垦区大多分布于老灌区上部,加之土壤盐碱含量高,地形坡降大,土壤保水性差,地下含水层为砂砾石易透水层,灌溉渗漏严重。如果新垦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当,极有可能引发老灌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第三,伊犁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地表各种溶质大多被带入地下水并回归河道,从而造成河水污染。伊犁河污染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和流失水土所携带的土壤有机物进入河水所致,属于面源污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依托区域生态条件发展的农业经济系统失稳。

  科技示范成效初显

  针对伊犁河流域出现的情况,该项目研究人员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建立示范区,实施一系列改良土质土壤、防范生态恶化的措施。

  据陈亚宁介绍,针对盐渍化问题,该项目对新垦盐渍化土壤开展快速脱盐方式,对中重度盐渍化土壤采取种稻改良利用方式,对中轻度盐渍化土壤采用抑制土壤积盐与巩固土壤脱盐效果技术等。示范区在察布查尔县布设了5个试验点,示范区面积1万亩。试验表明,示范区内0~20cm土层的盐分向下运移,盐分含量下降58.7%。

  研究人员发现,种稻改良3年,盐碱地种植水稻即可产生可观经济效益,土壤含盐量降低到轻度水平。种植水稻3年后水田改旱田,作物成活率达到80%以上,而且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针对盐渍化土壤排水渠道不畅、排水措施不力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暗管排水试验。试验表明,一条200米长的暗管,一年排水可达2万~4万方,排盐量在200吨以上。该项技术现已申报ZL。

  基于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的扇缘带的情况,他们还集成了新垦重盐渍化土壤洗压盐、种稻洗压盐与土壤改良、暗管排水、中轻度盐渍化土壤水旱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盐碱土壤改良剂应用技术等,形成新垦盐渍化土壤综合改良利用技术模式。在察布查尔县建设了核心示范区3000亩,辐射1.2万亩。测量后发现,试验区的农田耕层含盐量逐年下降,土壤肥力稳步提高,年增产20%,肥料利用率提高10%。

  同时,课题组在流域产业发展方向与水土开发管理方面,结合伊犁河流域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特点,以及中亚5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分析,对伊犁河流域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诊断,提出伊犁河流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跨越的途径,实现产业规模化、品质优良化、产品品牌化,定位外向型经济,提出了流域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课题组经过4年来的研究认为,在新垦区土地开发过程中,刚开垦的土地不宜做大面积的土地平整工程,只适宜沿等高线做水平局部平整,对显著的凹凸处进行挖填方处理,冬前土地应大面积进行秋翻和秋灌,次年春季用联合整地机将整个地块分为若干单元,一般以一个轮灌组为一个单元平整1~2遍,然后再用钉齿耙对各单元耙耱3~4遍。通常,如此连续整地3~4年,并结合作物沿等高线水平种植的模式和小水量多灌次的灌溉节水技术,水土流失现象将明显改善,新垦土地平整度将逐年提高。

  有机绿色工业悄然崛起

  除了对伊犁河谷的土壤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之外,课题组为了推动伊犁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绿色农产品研究方面大下功夫。

  他们重点研究了有机葡萄土壤培肥技术体系,病虫害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和保鲜技术体系,包括有机葡萄养分平衡,果园生态调控等多重病虫害综合管理技术和新型生物保鲜技术等;重点研究了有机大豆土壤培肥技术体系和病虫草害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包括根瘤菌固氮、有机肥、生物肥、轮作等土壤培肥技术;研究了有机水稻土壤培肥技术体系,包括有机肥、生物肥、叶面肥等多种措施对有机水稻生产的影响以及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通过对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以及超声波辅助提取4种方法,获得了精油的工艺条件优化,通过技术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得到了低萜含量、高品质的薰衣草精油,将传统薰衣草精油得率从1.2%左右提高到4.1%;建立了有机农产品追溯平台系统,制定了有机作物栽培、保鲜贮运及加工技术规程等。

  据介绍,课题组先后与伊犁州16家从事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洽谈,选取有工作基础并有示范带动作用的5家企业签订了课题合作协议。

  一个由科技支撑发展的伊犁在西部边疆谱写着新篇章。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