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即便“纳豆”有正规身份

2010.10.27
  之所以“纳豆”被国人拥趸,还是因为国人对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的畏惧,用一个可以当作食物的“纳豆”来治病,显然是将令人紧张的疾病大事化小了。

  央视日前曝光了国内商家借日本“纳豆”发明人须见洋行的名义,对几种“纳豆”虚假宣传。报道之前,“纳豆”这种“新型抗血栓药物”的广告已经在很多药店铺天盖地,被证实言过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即便这些“纳豆”有正规身份,含有应有的“纳豆激酶”,也仅仅是一种食品,对心血管疾病也只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回顾之前,药品、食品被曝光,大多与虚假宣传有关,但每次曝光前都已经有众多拥趸。为什么中国民众很容易上食品药品虚假宣传的当?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国人缺乏对疾病和死亡的客观理性认识,不敢直面这些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代替药物的食物、代替正确疗法的不确定功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克服人们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所以比正规的药物和治疗更容易被接受。如果这个情结不解开,关乎健康的打假之路会遥远而坎坷。

  国人对健康的重视和渴望是有历史的,《神农本草经》的很多药后面,都有一句:“久服不老”之类的记载。后世的研究发现,这些药物确实具备很好的治疗乃至保养效果,只是这个“久服不老”没有确凿证据。研究者推断,这句话应该是中国古人和医家对健康的渴望,对生命的希冀。这没有错误,特别是对生命尚不了解的古人,将生之希望全部寄托在药物乃至食物上,在当时合乎情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疾病已经研究得很充分,生死规律的掌握也很清晰,国人仍旧沿袭着古人对生命的模糊渴望甚至奢望,这就带来对“纳豆”乃至绿豆的无由迷信!

  “纳豆激酶”能一定程度地预防心血管病的结论并不稀奇,心血管病这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已经有层出不穷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新药可以预防和治疗,其效果远比“纳豆”要明确得多。之所以“纳豆”被国人拥趸,还是因为国人对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的畏惧,用一个可以当作食物的“纳豆”来治病,显然是将令人紧张的疾病大事化小了。

  事实上,疾病在所难免,药物的副作用也在所难免,但和药物正作用相比,只要使用得当,现在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利大于弊,这个在医学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却没有被国人意识到,如此才会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发生将绿豆茄子视为神药,用脚底手掌的穴位代替医学治疗的闹剧,无他,就是因为国人对疾病和死亡的畏惧和回避。要想使类似的闹剧不重演,除了普及医学知识,还要提高科学意识,理性地意识到生命和医学的局限性,疾病的必然性,这不是使病人悲观,而是使人们在追求生命和健康的时候,减少变形之举。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