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珍珠果味奶茶不含鲜奶水果 嚼"珍珠"犹如吃塑料

2010.11.30
  前不久有关反式脂肪危害的争论曾闹得沸沸扬扬,可是,在上海等都市街头或路边小巷,经常能看到年轻人手捧一杯五颜六色的饮料在慢慢品味,这就是当下十分流行的现制现售水果奶茶。当人们在品尝它的香甜可口的同时,是否想到那里面不光有反式脂肪,还有多种添加剂正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水果奶茶中,并不含天然水果,也根本不加奶,而是使用合成果粉,不过,因为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如奶茶这类现制现售饮料的质量标准,执法部门很难规范管理,因此这种奶茶大量存在。

  珍珠果味奶茶不含鲜奶水果

  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桌子上放着十几个五颜六色的瓶罐,柜台上还有封口机、饮水机。上海的大街小巷,这样的果汁奶茶店随处可见。特别在商圈、学校附近,更是果汁奶茶店的密集区,年轻人对其尤其钟情。

  近日,记者在中山北路一家奶茶店观察,老板问一位进店的女孩:“喝什么?”女孩脱口而出:“水蜜桃的。”老板立即拿出一个塑料杯,从不同颜色的瓶罐里倒入一点粉末,从饮水机里加入大量的水,用封口机封口,一杯3元的水蜜桃奶茶就诞生了,前后约1分钟。

  记者询问女孩是否常喝这种饮料,女孩回答:“是的,因为味道不错。”

  经过探访,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现做现售的果汁奶茶不少是用奶精、果粉、茶粉及廉价的珍珠果等物质勾兑而成的,奶茶其实不含奶,果汁里根本就没有水果汁。

  “市面上卖的奶茶一般不会有牛奶,大多是用奶精兑的。”奶茶店店主对添加奶精一事,并不隐瞒。现在奶茶店都是这么做的。奶精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比鲜奶更香浓。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珍珠奶茶,事实上只是用几种粉末勾兑而成。

  “这些原料粉末都是哪里来的?”记者问。

  “都是批发来的,食品市场都有卖。”

  记者来到中华路上的一家奶茶原料批发市场,不少店铺,一袋袋奶精、果粉堆在门口,进货的车子也是络绎不绝。记者走访了一家店铺,刚进门就发现奶精、复合甜味剂、食用香精、柠檬酸、增稠剂、柠檬黄、安赛蜜等原料袋堆得到处都是。“我这里有制作奶茶的全部原料,而且都是合格产品。”随后,老板逐一介绍了各种原料的价格:奶精,25公斤,250元至350元不等;珍珠,16公斤20包60多元,一斤珍珠就有上千粒。算下来,一杯4至5元正宗的奶茶,需要4至5角钱奶精,2角钱白糖,茶粉4角,外包装(塑料杯、吸管、封口膜)为3至4角,成本约1.5至1.6元。而3元一杯的奶茶成本则只要七八角。

  奶精和珍珠成“健康杀手”

  顾先生从事奶茶行业多年,他向记者透露,珍珠奶茶在给人们的味蕾带来甜美刺激的同时,也给人的健康带来隐患。“用奶精而不用鲜奶冲兑奶茶,是这一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十杯鲜奶的味道,也不如一勺奶精来得香浓。”

  “奶精味道香浓的原因是其中含有一种名为植脂末的化学物质。”记者咨询了相关医学专家,医学专家指出,植脂末就是氢化了的植物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主要目的是减少奶的用量,增加食品的奶味。奶精吃多了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长期食用更容易诱发血管硬化,增加患冠心病、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几率。

  上海市妇幼保健医院营养科的王医师告诉记者,让奶茶变得“香甜”的是甜蜜素,俗称糖精,如不按国家规定使用,可能会对肝脏、神经系统带来危害。

  据了解,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因为有弹性给很多顾客提供了乐趣。其主材料是木薯淀粉。然而,单纯的木薯淀粉并不能让珍珠弹性十足,如今比较通用做法是在其中加入小麦蛋白。即便如此,有的商家也觉得弹性还不够,为了让珍珠更有嚼劲、颜色诱人,于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胶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舜胜表示,因为成本的关系,并不能确定商家添加的到底是工业胶质还是食用胶质。木薯淀粉不适合加工成食品,因它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少之又少。至于珍珠中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为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焦糖色素和食用香精),更是难以称之为“营养成分”。尤其增稠剂和酸度调节剂,是被业内人士统称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的物质,二者化合后生成的物质就是塑料,除了能增加珍珠的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吃塑料是什么结果,大家可以想象。”

  奶茶暴露食品安全监管空白点

  来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显示,奶茶经营很特殊,现做现卖,又是前店后厂。而店员在加入添加剂时根本没有谱,只是靠手感,或者根据顾客口感,顾客觉得不甜,就多加点糖精,顾客觉得果味不够,就多加点果粉。

  专家认为,奶茶最突出的问题是添加剂,它不像固体饮料,只是水和固体粉的混合物,一般都有限量。奶茶则是一种多混合型饮料,除了奶精和果粉外,还要额外加入大量香味剂(果香精等)、甜味剂(糖精、安赛蜜等)、防腐剂、增稠剂、消泡剂、色素等,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现制现售饮料质量管理的标准,规范管理成为难点。奶茶制作标准缺失,奶茶中添加剂的含量是否超标没有判断标准,这才是奶茶食品安全监管的真正空白点。现制现售果汁奶茶只是个小行业,既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企业标准。唯一的监管措施只有在发营业执照时办理卫生许可证要对员工进行体检,但都是治标不治本,很多时候只要没有强行的要求,许多店主就会偷工减料。

  记者了解到,食品安全法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奶茶的监督管理单位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变更为工商行政管理局。但食品安全法的不少细则还没有完全明确职责,再加上工商局的接管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对果汁奶茶店进行质检。

  专家建议,管理部门应抓紧建立现制现售饮料食品安全评价机构,在开展风险评估的同时发布健康预警。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