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狠抓减排 力造绿色 污染大省山西五年铺就绿色路

2010.12.06

  2006年以前,临汾市在全国113个污染重点监控城市中曾连续三年位列倒数第一。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达4.18,二级以上天数全年只有200天左右。

  临汾是山西省的一个缩影。2005年,该省人均负荷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废排放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1.1倍、 3.7倍、2.9倍、14.2倍。11个省辖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达4.35,二级以上天数平均226天,临汾、大同、阳泉处于全国污染倒数“黑五甲”之列。

  山西省从2006年开始,以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为抓手,在全省打响了环境治理攻坚战。省委、省政府当年决定将“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几年来,先后对80名未认真履行环保职责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治理环境不惜牺牲GDP。在实施污染总量控制过程中,山西先后否决了989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的“两高一资”项目,涉及投资1265亿元。首创“区域限批”制度,先后对17个市县实施了区域限批,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重污染项目700余个,涉及投资近1100亿元。

  目前山西省已经提前完成污染减排任务。预计到今年底,11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可达310天以上,优良率比2005年增长23.1%;综合污染指数比2005年下降58%;全省主要河流受污染断面由2005年的 88.4%降到70%左右,重污染断面可稳定保持在50%以下。

  除了环境污染严重,山西还面临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严重的困局。林业部门2006年的普查数据显示,当年山西森林覆盖率为14.12%,虽然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11.72个百分点,但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比,还差四个百分点。在一些地方,荒山秃岭、沙尘漫天、水土流失的情景随处可见。

  从2006年开始,极度渴望绿色的山西在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种树热潮:雁门关外,干旱少雨、土松风大,人们便往深里挖坑、十数次地浇水;太行山上,遍布干石,人们就扒开石头,在山下挑土填坑……

  在右玉、中阳等县,王占峰、乔建平等农民钻进深沟荒山,几十年不渝,栽下了几千亩乃至20余万亩的绿树,被称为植树“野人”;在长治、朔州等市,植树成为当地市、县委书记任内的首要大事,涌现出一批“造林书记”。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山西每年植树造林的投资在5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营造林378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

  今年7月底,山西省进一步提出,要把城乡生态化作为该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袁纯清说:“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让绿色成为山西的主色调”,不仅是几代山西人的梦想,更是全省上下正在奋力书写的现实画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