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坎昆会议:不是只有半杯水,杯子都碎了

2010.12.20
  当去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结束的时候,人们的普遍感觉是那句众所周知的谚语:“玻璃杯里只剩下半杯水了”。也就是说,各国未能达成一项气候变化协议,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科学家认为,如果气温升高超过该幅度的话,全球将会面临环境的极端退化。

  Celsias网站博主珍妮・罗伯茨(Jeanne Roberts)认为,哥本哈根会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几个新兴国家反对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另外,考虑到美国多方制衡的政治体制,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无力做出明确的减排承诺。

  于是,希望寄托在了今年的坎昆气候会谈上。但是,这些希望也都破灭了。在对坎昆会谈成果的众多评论中,英国《卫报》的头条新闻《坎昆将艰巨的气候会谈任务留给2011年德班峰会》,算是其中最温和的一个了。

  在互联网上,记者和博主们对坎昆会谈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政策制定者的一次美好假期;又一次试图回避问题;同往常一样,资本的又一次胜利;一次试图挽回联合国信誉的无效努力。当然,认为坎昆会谈实际上对于拯救地球没有做任何事情,这种评论更是铺天盖地。

  一些报道称代表团们鼓掌欢呼最后达成的协议,甚至留下了眼泪,但是,这些并没有打动全世界期待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人士。因为坎昆会谈达成的最后协议,并不是《京都议定书》之后的最佳局面,也并非一个解决方案。虽然会谈指明了未来工作的方式,需要各个国家去创造解决之道。

  这就是麻烦所在。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式化的减排目标正在形成,但在实际执行上,却没有制定不遵守规定的任何惩罚措施。在胡萝卜加大棒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中,不仅忽略了大棒,也没能提供胡萝卜。

  此外,美国、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减排承诺依靠“透明度”,这意味着各国必须告诉彼此的真相。当然,这种透明不会扩展到公共领域。“透明度”的最大陷阱在于,假定作出承诺的各国都会根据其最佳利益来达到所说的减排目标。

  对于坎昆会谈达成的协议,玻利维亚的评论也许最准确。该国代表巴勃罗・梭伦(Pablo Solon)表示,坎昆会谈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因为其达成的目标不足以让气温稳定在能够保护最贫穷国家的水平上。

  科学家也认为,坎昆会谈达成的目标无法将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如果仅减排15%,气温上升幅度将达到4-5摄氏度,而且大部分温升将发生在众多贫穷国家所在的南半球。

  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资本是坎昆会谈的唯一赢家。对于这次会议最讨好的评论来自《新科学家》(NewScientist),其认为(很有可能是半开玩笑的)坎昆会谈“主要是外交上的胜利”。

  不知道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Evo Morales)对此是否认同,不过,他希望各国尊重地球母亲的权利。大部分其他外交官显然只想维持现状,并希望明年的德班峰会再提供一次挽救其糟糕选情的机会。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话:“疯狂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动作,每次却期望不同的结果”。

  在2010年这个天气糟糕的冬季,坎昆会谈传来的信息很明确:不仅玻璃杯的一半已经空了,而且玻璃杯也破碎了。

  不过,在另一方面,坎昆会谈也许是成功的,因为它把所有的国家都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

  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美国诗人艾略特在《空心人》(Hollow Men)中的诗句也许能够表达:“世界不是轰轰烈烈地结束,而是悄无声息地灭亡”。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