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过一个低碳环保又快乐的元宵节

2011.2.14
头像

sclbj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距元宵节还有三天时间,全市将再次形成集中燃放高峰市民家中存放的烟花将集中燃放,上海市的火险等级不得不再次提升。近日来,上海市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又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为市民们过好一个既洋溢着浓浓的元宵风俗、又安全、文明、低碳和环保的元宵佳节而枕戈待旦,严防死守。

  其实,关于在元宵节期间加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的规定,可以说是年年到了元宵节来临时都要出台的,都免不了要三令五申一番的。只是如今过元宵节放烟花爆竹似乎已经成了过年的一道必须程序。就在我们所居住的上海,元宵节一到,为数不少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一律照放不误。特别是元宵之夜,几乎处处燃放起的烟花爆竹、礼花、爆竹,一时间,让整个上海市的空气里满是硫磺味道,硝烟弥漫,爆竹的碎屑碎颗粒都“飞起来了”,声势不可谓不大。

  有些人觉得,过元宵节嘛,烟花爆竹放得越多就越喜庆,就越能带来好运气,这年,就过得越带劲。而其实呢,相信稍有些常识的人都很清楚明白,燃放烟花爆竹再多、再猛,也和有没有好运气毫无关联。元宵节期间不加限制、无所顾忌地燃放烟花爆竹,除了似乎可以“营造”些喜庆的“气氛”外,让人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的,至少有以下的几个弊病:

  一是严重污染空气,由我们自己一手制造的重度人为环境污染和人为噪声和让上海成为一座“低碳城市”的美好心愿,完全是南辕北辙。多年来,上海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的空气指数往往要明显低于平日,这其中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的“贡献”无疑占据首位。少放些烟花爆竹,让元宵节期间的城市空气洁净些,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二是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可怕后果难以预料,防不胜防。每年元宵节,因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火灾事故举不胜举,因此给市民造成的财产损失乃至人身伤害,让众多本想图个吉利和快乐的个人乃至家庭带来无穷的痛苦与后悔。笔者曾从《新民晚报》上看到一位因燃放烟花而痛失爱子的母亲写的一篇文章。十年前,哪位小名叫“冬冬”、在上外附中就读的男孩子,因在燃放俗称“大蛋糕”的礼花弹时,未及防范,夺走了年仅14岁的生命!从此,可以说,那位母亲的每一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这些年来,因燃放烟花爆竹、爆竹不慎,而遭致不同程度人身伤害者是数不胜数的。少放些烟花爆竹,让“乐极生悲”的大小“杯具”少而又少,这个要求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吧。

  三是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与市民心愿背道而驰。试想,过元宵节,本是度过严冬、迎来明媚春天的人们最舒心的日子。这一天,老百姓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和愉悦指数本应该是很高的。我们本应该在自己所居住的上海这座特大都市里,舒舒心心地随意逛逛、到处走走。本不必走路要“一步三回头”的,唯恐与烟花爆竹、爆竹“亲密接触”。可当你行走在街上时,很难避免这样的场景:不期而遇、烦不胜烦的烟花爆竹很煞风景地处处响起,呛人的硝烟味直往你的鼻子里钻;回到家里,把窗户关紧了也不顶用,那烟花爆竹的“火药味”还往家里窜。甚至走在所居住的小区里也得小心翼翼地,一不留神,或遭遇烟花爆竹或烟火“袭击”而“中弹”,或受到惊吓甚至受伤。这个时候,这个元宵节还有什么“美好”可言呢?

  爆竹最早是古人用来驱赶怪兽的,应该是顺应历史而产生,与当时出于农业社会的人类思想意识和文明程度相适应的。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也可算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但步入21世纪,居住在人口稠密、建筑鳞次栉比城区的我们,恐怕最需要传承的,是过好一个祥和、文明和安全指数很高的元宵节这一老祖宗的夙愿。而不应该是传承年复一年地在元宵节不管不顾地、哪怕冒着人身伤害危险也要继续大肆燃放烟花爆竹。

  元宵节中的民俗不仅仅是燃放烟花爆竹吧,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和内容多了去了。比如象征着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地吃元宵;比如扶老携幼游地走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观灯的璀璨场景;还有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爱意------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和“中国的情人节”,其美好的内涵和寓意本该让当下的我们推陈出新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但也没见当下的我们多么地讲究过,甚至还淡忘了很多、失传了许多。怎么单单把火药传下来并继续“发扬光大”呢?把这个习惯改一改不好吗?至少,在即将到来的兔年元宵节,我们少燃放些烟花爆竹,或严格遵守有关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让我们的左邻右舍能清净些、让周边的空气洁净些、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的“安全指数”高一些。

  从你我做起,过一个低碳元宵节。这,应该是不难做到的吧。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