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长江保护区调整违法 学者急呼听证及行政复议

2011.3.02
  2月27日晚11时,一份题为《关于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公开信》发到记者的邮箱。发信者是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

  在这封长达万言并附有大量图表的公开信中,范晓以“中国公民、地质与环境学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名义,吁请所有关心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都来支持和参与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吁请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进行公众听证和行政复议。

  “我准备把公开信放到主要网站上,并通过电子邮件广泛传送。”范晓告诉记者,长江鱼类面临的绝境,是长江环境恶化的最后警报,这个警报比大熊猫、藏羚羊等物种曾经面临的绝境更加令人担忧。

  “当长江水域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其中一张牌的人类,也绝不会幸免!”他说。

  据记者了解,对该保护区调整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多家民间环保组织也多次上书国家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要求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召开听证会。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自然保护区频繁进行调整或被非法侵占,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

  生存繁衍的最后场所

  “长江水系有鱼类约370种,其中上游江段约有260多种,这些鱼类绝大多数为我国所独有的、适应于长江自然水体生态条件的特有物种。”范晓说。

  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近五分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范晓在公开信中认为,这样一条大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及其水生生态系统的依存地,它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维护,对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范晓介绍,上世纪开工建设的葛洲坝和三峡工程,阻断了长江大多数鱼类的洄游通道,淹没了大量的鱼类产卵场,并极大地改变了长江鱼类的栖息环境。

  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仅三峡工程就将使长江上游约2/5特有鱼类的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由于水库内流速显著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结构、水深、水温及饵料生物组成均发生大的变化,使原来在该江段栖息的部分鱼类无法适应,当它们不得不迁徙时,又会受到已被大大压缩的生境容量的限制,从而导致生物种群的衰减。

  “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水坝是近百年来造成全球9000种淡水鱼类近1/5遭受灭绝、受威胁或濒危的主要原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贾敬德研究员此前也指出,我国在长江干流上修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后,对多种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的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江海洄游的我国特产珍稀鱼类中华鲟,更是造成灭顶之灾。”

  范晓介绍,据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设定,濒危物种数量的下降速度是每l0年减少20%,而长江中华鲟亲鱼数量正在以每l0年下降50%的速度减少,中华鲟已是极危物种了。

  “虽然近年来已放流数百万尾的中华鲟鱼种,但还未看到其效果,长江中华鲟的数量仍在急剧下降。”范晓说,人工放流的数量再多,也不能代替鱼类在河流中的自然繁殖。靠人工繁殖和人工放流抢救濒危物种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目前人工养殖的子一代中华鲟的性腺仍未有成熟的迹象,而只有人工繁殖出子二代才标志抢救濒危物种成功。因此,在长江干流修建大坝对鱼类资源的破坏是难以逆转的。

  对于长江鱼类的保护问题,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毅也曾指出,长江久负盛名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因三峡大坝建成蓄水,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

  监测显示,2004年~2006年的平均鱼苗发生量与2003年蓄水前相比,骤减了90%。“由此可以看出,长江水生生物链中各个物种的资源状况已经全面衰退,表明整个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发展趋势令人担忧。”马毅指出,长江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被大量侵占、洄游通道被切断,产卵场被淹没或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衰退速度加快,种质退化、基因异变,资源总量锐减,这种破坏是毁灭和不可逆的,长江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步消失。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报告,目前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域已知有189种鱼类。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鱼类有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保护名录的鱼类有3种,列入CITES(1997)(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公约)附录Ⅱ的鱼类有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的鱼类有9种,列入云贵川渝4省(市)地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鱼类有15种。

  国际动物学会秘书长、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主任解焱指出,“小南海的范围是我国特有鱼类最为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受威胁物种种类最多的区域。”

  据范晓介绍,为了保护好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生物资源和生境,减轻因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1997年,四川省在长江上游干流的四川合江至雷波段,建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随着金沙江干流梯级电站群的上马,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电站又侵占了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迫使保护区在2005年由原来的合江―雷波段向下迁移调整至重庆三峡库区库尾至至宜宾向家坝坝下的江段,并增加了赤水河干流以及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作为补充,保护区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范晓告诉记者,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就明确指出:“调整方案按国务院的审批意见执行。在规划修编与建设中应明确调整后的保护区内不得再进行水利水电开发活动。”

  范晓说,保护区所在的重庆三峡库区库尾至宜宾的这一江段,目前已是长江上游干流唯一的自然江段,也是长江上游干流能够维系众多鱼类种群及其生境的仅存江段。而且,在金沙江的宜宾至虎跳峡的自然江段正在变成梯级水库群的形势下、在长江上游的各个支流(仅赤水河除外)都在实施全江全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形势下,这一江段,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群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后场所。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