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辉瑞150亿收购业务难消化 时隔一年仅10亿卖掉

2016.10.18
头像

王云渤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辉瑞公司在10月6日表示,将以10亿美元出售旗下全球输液治疗业务给ICUMedical公司,包括6亿美元现金和该公司价值近4亿美元股票。该交易预计于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辉瑞大约可获得该公司16.6%的股份,成为ICUMedi-cal的主要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辉瑞公司在2015年9月以150亿美元收购了赫升瑞公司(Hospira)从而获得了年销售额约12亿美元的医院输液系统的业务,距今只有一年时间。

  总是以热衷收购的面目出现在新闻中的辉瑞,这次通过出售业务夺人眼球。虽然并不是第一次出售业务,但这是辉瑞在9月26日宣布否决分拆方案,维持公司现有结构决定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背后的战略意义引起了广泛猜测。

  投资者认为,输液业务对辉瑞而言并没有战略匹配性,因此辉瑞想要卖掉它。这意味着辉瑞可能要重新梳理现有公司业务,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在9月26日的公告中,辉瑞也强调,未来公司将聚焦提高运营效率的战略重点。

  作为全球第一的制药企业,辉瑞的战略转型长期备受投资者关注。通过不断的并购公司和收购产品管线,“大而不倒”一直是辉瑞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瓶颈。

  创造价值并减轻风险

  虽然高买低卖,但辉瑞并不心疼。在回应记者关于公告中“交易结构确保创造价值并减轻风险”内容的疑问时,辉瑞称这次交易为赫升瑞输液系统(HIS)的业务潜力提供背书,确保ICU在未来的业务增长;并相信这次交易有可能加快HIS(赫升瑞输液系统)的增值进程。

  辉瑞认为,ICUMedical有潜力能释放HIS潜在的价值。总部位于加州圣克莱门特的ICUMedical公司生产医院急救设备和用品,产品丰富包括无针血管接入装置、定制输液器、密封式危险药物处理装置和系统,以及血流动力监测系统等。赫升瑞公司原有的输液泵和静脉注射液,与ICUMedical无针连接器等静脉注射配件和解决方案相结合,这家公司将拥有全套输液治疗产品。

  辉瑞发言人JoanCampion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可使ICU从“脱离了辉瑞”的赫升瑞产品中获得更多价值,“作为HIS业务的拥有者,我们也有机会参与到这一不断提升HIS价值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通过收获该公司16.6%的股份成为主要股东,辉瑞仍将从年销售额约12亿美元的医院输液系统业务中获利。与此同时,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辉瑞甩掉了运营的一个包袱,朝着以创新医疗业务和核心医疗业务推动增长的道路前进,“以确保这两大业务在今后几年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导者”。

  实际上,今年1月即有传言称辉瑞正在考虑售出赫升瑞交易中收购的输液泵部门业务。虽然辉瑞方面向记者表示不对传言或猜测发表看法,但同时也称,“我们当时正在为这一项业务探索和评估其价值创造的潜力的战略计划”。

  9月26日宣布放弃将仿制药业务独立拆分的计划后,外界预期辉瑞会继续通过开展中小型的并购交易来补充产品线,同时收缩业务范围,聚焦核心业务。

  重新梳理辉瑞现有的产品线,我们会发现,辉瑞未来几年的主要营收增长将来源于肿瘤药物。

  一开始,辉瑞手中握有乳腺癌明星药Ibrance,这是全球首个上市的CDK4/6抑制剂,2015年初被FDA基于II期PFS数据加速批准用于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第一年即实现了7.23亿美元的销售额,2016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更是大涨至9.42亿美元。

  今年,辉瑞又以140亿美元收购Medivation,获得重磅前列腺癌药物Xtandi,以及潜在的管线产品,如在研的乳腺癌药物talazoparib和血癌药物niraparib两条最新的PARP抑制剂管线,血癌药物Pidilizumab也是肿瘤免疫药物的候选者。

  同时,辉瑞也跟上了制药同行BMS、默沙东、罗氏、阿斯利康等巨头的步伐在PD-1/PD-L1市场布局。辉瑞与德国默克达成了合作开发PD-L1单抗avelumab用于超过15种肿瘤的全球战略联盟。其中,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数据将在今年第4季度公布,如果顺利的话,avelumab有望在2018年上市,外界对avelumab的销售峰值预测在40亿至60亿美元。

  除了肿瘤药物,辉瑞的摇钱树还将包括已有的肺炎疫苗 Prevnar13,52亿全现金收购Anacor获得的重磅湿疹药物crisaborole(PDE4抑制剂),16亿美元收购的阿斯利康美罗培南等小分子抗感染药物。

  辉瑞称,公司创新医疗(PIH)的增量营收来自于公司最新上市的产品,并通过收购Anacor和计划收购的Medivation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核心医疗(PEH)将主要受益于生物类似药业务和预期中新兴市场的持续增长,还包括收购赫升瑞(Hospira)和因诺制药(Innopharma),以及计划收购的阿斯利康小分子抗感染药业务。

  制药巨头瘦身成风

  除部分制药巨头如赛诺菲,由于产品业务较少,正急于扩张产品管线以外,很多巨头都和辉瑞一样,或出售业务,或通过裁员,近两年陆续加入了瘦身俱乐部。

  阿斯利康就是一个典型。辉瑞出售业务的消息传出后不久,

  药企瘦身的共同原因首先是成本的考虑。以辉瑞为例,虽有大量现金在手,但动辄几十、上百亿美元的收购案也让辉瑞吃不消,阿斯利康尽管2015年销售额位居全球制药企业TOP10排行榜第9位,但其同比增长率为-9.5%,急需提振财务表现。诺华更是在公告中直言,相关部门被裁撤是因为“既烧钱,又低效”。

  长期来看,药企瘦身也是重新寻找比较优势,确保差异化竞争的布局。

  阿斯利康在出售业务的同时,正在重点发展心血管&代谢,肿瘤和呼吸、炎症&自身免疫三大核心业务。在这三大领域,阿斯利康分别有在研的III期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的重点项目,包括心血管&代谢领域的Rox-adustat和ZS-9,肿瘤领域的Acalabru-tinib、Durvalumab和 Moxetumomab等,以及呼吸、炎症&自身免疫领域的Benralizumab和Anifrolumab等。

  诺和诺德选择在关键的研发部门裁员则是因为意识到,使给药方式更方便等轻微改良不仅不能为糖尿病新产品带来明显的市场份额增长,还会影响其主线产品的研发。CEO索文森认为,接下来的产品线必须凸显更强的创新力,那些达不到真正创新的产品将被舍弃,否则诺和诺德未来的盈利将不容乐观。

  诺华在裁撤部门的同时,还计划分别在瑞士的巴塞尔和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再建立两个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用于继续探索生物疗法。诺华回应记者称,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增强其在呼吸类疾病和生物疗法领域的研究,包括设立了新的早期研究小组以利用化学生物方面的优势以及其他技术来开发新的药物靶点,为致命性呼吸类疾病专门设置了一个研究部门,将全球生物制剂药物研究集中在瑞士巴塞尔和美国麻省剑桥两个创新部门,以便专注于探索生物疗法的新方向,将热带病研究团队迁址和传染病研究团队共享研发设施以提升协同效应。

  就在这些制药巨头瘦身前不久,它们还曾因专利药到期,为维持自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而变得越来越庞大。现在,虽然制药巨头还在争抢优秀的新兴药企,版图却已经逐渐成型,药企未来的收购和出售将更多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抢滩过后,巨头开始淘金。

经济观察日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