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中国青年报:学术不端的毒瘤正向本科生蔓延

2016.11.30

竢实扬华奖章被视为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11月24日,在竢实扬华奖章评选答辩会结束后,网上就流传出该校建筑与设计学院2013级城乡规划班学生的实名举报信,信中称:该班学生、竢实扬华奖章候选人李某,利用制度漏洞,借淘宝便利发表论文、获取ZL,并在举报信中列数李某学风不正、评奖不信等多项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经调查后,决定取消李姓同学本次竢实扬华奖章评选资格,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回应:学校始终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造假行为,也要给犯错的年轻人一个纠正错误、改过自新的机会。

与许多被媒体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不同,这次的当事人是本科生,并非学校教师或研究生。之前媒体对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缺乏关注,并不意味着本科生就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由于监督缺失、管理松散,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可能比媒体所曝光的严重得多。由于近年来很多高校尝试让本科生接触科研,并把科研成果纳入对本科生的考评体系,所以本科生也能通过学术不端获益。

值得反思的是,多数受媒体关注的学术不端案例,都是通过第三方举报的方式大白于天下的。西南交通大学的这起案例也是如此。同班同学集体举报,联合签名,虽然校方没有对当事人李某给予最严厉的处罚,但是生活在被集体举报的阴影下,李某剩下来的学习恐怕难言舒坦。他将因为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付出比接受学校惩处更大的代价。

不过,举报行为本身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据报道,李某的一篇论文对比涉嫌抄袭论文的重复率达90%以上,甚至利用PS技术更改绩点信息截图以获取成绩,这样的恶劣行为,大概引发了同班同学的极大愤慨,所以才有了集体举报。作为监督者,同学其实并不是最恰当的身份,同学之间的复杂利益与情感关系,也让实名举报不止于举报它也意味着同学关系的决裂、集体对问题个体的彻底排斥。

换言之,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种同学集体举报的现象压根儿不会发生。一是因为同班同学可能对问题能忍则忍,只要不触犯自己的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因为同学之间有学业的竞争关系,也有学习生活上的伙伴关系,但并没有天然互相监督的关系。在学校里,相信很多学生或多或少掌握同学甚至好朋友的劣迹,但是这些劣迹往往不会被校方得知,原因也正在于此。

对本科生的考评,在一些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常采取学长甚至同学担任助手的方式。比如,由研究生助理阅卷评分,由班干部代填成绩,等等。一些学生可能被黑,分数给登记低了而浑然不知,一些学生也有可能凭借职权给自己加分,因为其他人找不到学业暗箱里的举报证据。

腐败与不公正均起于毫末,学术不端同样如此。对本科生课业与科研成果的监督,是当前学术监督的薄弱点。由于本科生人数众多,对其科研评价缺乏制度化、严格化,导致一些本科生钻空子、捞名誉、赚资本。虽然本科生不以科研为主业,却是科研的后备军,本科期间的成绩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好的科研基础,能不能进入好的学校、科研机构深造。由此可见,对本科生的学术诚信监督不是小事,更不能高举轻放。

与其坐等举报,不如主动出击。学校应加强制度设计,将学术监督工作下沉到本科阶段。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公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不让坏环境扭曲人的价值观与情感关系,符合人们对大学教育的基本期待。

中国青年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