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中科院建成面向科学研究超算应用环境

2011.4.25

整体可聚合计算能力位居国内前列

  4月22日,中科院“超级计算环境建设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由中科院院士曾庆存等11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该项目是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重大项目之一。

  “这一超算环境的建成将使中科院的超算能力和应用布局由北京扩大到全国范围。”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迟学斌表示,除设在北京的总中心外,通过该项目,中科院分别在昆明、大连、青岛等地建立面向生物信息、材料科学以及气候模式等多个学科领域的8个超算分中心。

  同时,该项目还吸引了包括院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共计17家的所级中心加入中科院超级计算网格环境。由此,建成了由超级计算总中心、分中心及中科院所级中心构成的“三层网格架构”超级计算环境。

  目前,该超算环境的整体可聚合CPU通用计算能力超过300万亿次、聚合GPU计算能力近3000万亿次,整体可聚合的计算能力位居国内前列。

  “这一超算环境的特点是专门面向各类科学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项目组还与各领域科学家合作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科研专用软件。”项目组成员、中科院网络中心副研究员金钟表示,“CPU可面向各科学领域的科研计算,GPU可面向某些专门领域的科研计算。”

  据了解,“超级计算环境建设与应用”项目部署各类应用软件达到197套,应用领域涵盖地球、生命、信息、航空、物理、化学、材料、天文等。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还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共同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SCE,并申请了1项国际ZL。

  截至目前,通过该项目建成的中科院超级计算网格环境已向用户提供了计算物理、计算化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工程计算等多个领域的68个应用。向该环境提交的网格作业已达5万多个,累计使用机时达600多万CPU小时(walltime)。

  验收组专家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由单个计算节点向超算网格环境的转变,达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十一五”期间,中科院超级计算环境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国家科研项目近200项,并与北京、武汉、深圳等地合作,开始为地方科研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