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环境时评:环境治理失灵根结何在?

2011.4.25
  环境治理失灵,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地方政府与其所辖污染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及执行环境治理的任务时敷衍搪塞。
  据近日报道,截至目前,我国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约1/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超标的空气环境中。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世界银行和自然之友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但是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则是发达国家的30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国占了16个;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中国占了近1/3;地表水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突出。正如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博士所说的:“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
  实现和发展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不仅要回答什么是发展问题,还要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制度分析学者认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制度的规定与实施情况直接决定了制度的运行效果。因此,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发挥作用的领域就是制订有效的制度,要重新思考现行环境保护制度,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制度创新,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在环保问题上,我国监管能力与风险防范均不足,环境与健康管理缺乏法律手段,环境与健康损害赔偿机制尚未建立,污染违法成本过低,环保政策收效不佳,导致环境治理失灵。从更深层面的角度来分析,“失灵”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地方政府与其所辖污染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及执行环境治理的任务时敷衍搪塞,从而使国家环境治理方针不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倘若对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一方面会影响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影响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会影响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和仕途。在某种意义上,“显性”绩效成为许多领导抓工作的指挥棒,致使一些领导热衷于追求形象工程,而无暇顾及环境治理。
  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综合运用政绩考核结果,将安全发展与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并列,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发挥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功效,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方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