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探索与思考:万源市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2011.4.26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作为嘉陵江和汉江主要支流的重要发源地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万源的生态屏障作用直接关系到嘉陵江和汉江上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年,万源市将“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为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系统的良性协调互动和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条件

  万源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这一战略定位的提出,是万源在全国生态建设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嘉陵江和汉江上游所处的独特区位条件及近来生态建设奠定的发展基础等形成的坚实支撑。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对万源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提供了政策支撑。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要求通过建设生态文明,达到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形态,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环境优先,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省情,出台《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作出建设生态四川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万源划为限制开发区,决定了万源在全省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战略中,实现生态调节功能和产品提供功能。正是在中、省实施生态建设重大战略决策指导下,万源市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站位高远,加强合作,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速推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二)独特的地理区位对万源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提供了空间支撑。万源市位居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峡谷幽深,地下水蕴含量丰富,水系发育,流域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51条,有“万水之源”之称。以花萼山为分水岭分成两大水系:东北角河流为汉江水系,西南部为嘉陵江水系。万源地处大巴山暴雨中心地带,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环境稳定性差,山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容易发生逆向演替,如果发生灾害,损失巨大。近年来,嘉陵江、汉江流域洪灾频繁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游的生态环境破坏后,还没有得到完全修复,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两大流域河道抬升、河流堵塞。因此,位于嘉陵江、汉江上游的万源,生态屏障建设更具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服务于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流域乃至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三)良好的生态现状对万源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提供了现实支撑。万源地处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富集,被誉为“万宝之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1.3%,物种资源丰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主要树种有155种,中药材品种有1206种,饲草300多个品种;野生动物140多种,珍稀动物28种。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构建生态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万源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天保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强化污染减排,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花萼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累计完成造林32.53万亩,实现林业产值4.09亿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90%,后河出境断面水质优于III类,一个范围大、体系好、功能强的生态系统基本形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