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两会代表:每年400亿元科学仪器进口 制造强国如何崛起

2018.3.09
头像

丁齐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这样的号召。

  总理的号召深入人心。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为中国自主制造科学仪器设备的能力感到揪心。“对于国产生命科学领域的仪器设备的制造,我们还很落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为,应不断提高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并通过“中国造”科研仪器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崛起。

  “不能老从国外买了”

  “我们主要用的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距离谈品质和质量都还有很长的距离。”说到这里,李林轻轻叹了一口气。

  很长时间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大多依靠进口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使用“中国造”仪器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李林强调:“不能老从国外买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儒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6)》中获得了翔实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每年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在400亿元以上。”王春儒告诉记者。

  事实上,目前常用的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大部分的生命科学仪器如磁共振成像仪、超分辨荧光成像仪、冷冻透射电镜等都大量依靠进口。同时,面对国内高速增长的科学研究和环境、食品安全监测需求,国产仪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影响力短期内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对此,今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进而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并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多管齐下全方位推动

  在科学仪器领域,国内企业产品高端供给不足,质量不过硬,可靠性、稳定性的矛盾长期存在,已是业界共识。

  自2011年以来,为支持重大仪器设备的开发,提高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中央财政拨款成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其中,前者由科技部负责管理,更注重资助仪器企业推进“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后者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

  不过从研发到推广应用全链条创新成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设计、工艺、材料等一整套的产业,我们才刚刚起步。”李林说,“资助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强。”

  王春儒则指出,应通过引进和培养专项人才、重点资助、市场化推广试行、出台采购鼓励政策、扶持国产仪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建立仪器行业技术标准等方式,树立国产仪器品牌形象,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

  对于高端产品靠进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涌天也深有感触。他所从事的软件行业也在大量进口国外的软件。“在绿色制造业,工业设计软件至关重要,但我们几乎都是靠进口。”他告诉记者,“我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开发软件,也不需要去‘山寨’别人的东西,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研究人员花费大量成本和精力完成一套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往往刚投入使用,就被盗版。“一盗版,这个软件就毁了,研究人员也没有任何回报。”王涌天表示。工业设计软件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短板,才能鼓励“中国造”软件助力“中国造”设备研发。

  春节前后,纪录片《大国重器2》陆续播出,中国柔性屏超级工厂——京东方成都B7厂首次亮相。这是世界上第二条实现柔性屏批量生产的生产线。纪录片中提到,这里将生产低功耗、高分辨率、仅有0.03毫米厚度的柔性屏,正在给终端显示领域带来全球性的革命,我国显示屏制造产业走向世界最先进行列。

  这两天,王涌天也收看了这一集。据他了解,在显示屏生产行业,过去我国企业也是靠引进国外生产线开展生产。如今,“中国制造再也不是‘低端山寨’的代名词,我们也可以生产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接受采访时,王涌天心潮澎湃。

计量测控微信公众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