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自然》封面文章:科学家剖析土星大白斑

2011.7.08

  土星上的大白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SSI)   

  去年年底,土星的北半球突然出现了一个小而明亮的斑点,并且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发展到接近地球直径的规模,而这其实是一场仍在肆虐的雷暴。

  天文学家最早在去年12月初的一天观测到这场雷暴,当时的云团据估算仅有2500千米宽,大约相当于从美国波士顿市到达拉斯市的距离。

  3周之后(图为2010年12月24日拍摄的图像),风暴系统经测量直径为17000千米,它留着一条“尾巴”,并最终蔓延到整个星球。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的天文学家A. Sánchez-Lavega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事在7月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告说,装载在美国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上的仪器发现了由闪电产生的无线电波爆发,这些闪电在其高峰期每秒钟至少发生10次。

  科学家强调,热能来自于大气的较低层,并由雷暴加以释放。

  由于它们的规模和亮度,这样的风暴被称为“大白斑”,它能够被地球上的天文学家观测到,并且平均每30年发生一次——这大约相当于一个土星年的时间。大白斑是土星上的一种大气现象,定期在土星上出现,其大小通常会大到在地球上用望远镜便可看到。大白斑有时会达到数千公里宽。土星大白斑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从地球上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可显著地看到这种较大结构的风暴,并且它具有典型的白色特征。

  但是出于某些尚未搞清的原因,与正常情况相比,今年的雷暴较早地出现在土星的春季。

  土星直径约为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