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膨大剂、催熟剂一直在用 检测尚无国标

2011.7.21

banquan13.jpeg

  膨大剂风波刚过,催熟剂又来袭,食品安全仿佛一个链条,似乎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出了问题。在经历了"膨大剂"伤农事件之后,催熟剂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在膨大剂、催熟剂之后,我们又该反思些什么?

  膨大剂、催熟剂一直在用

  ""膨大剂"俺们也用,但没出现爆炸的情况。不过,今年的西瓜很不好卖。"瓜农老韩告诉记者,"其实像膨大剂,俺们也一直在用,但是要和水、肥等配合好了。"

  老韩种植西瓜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种蔬菜也有十几年,当记者向他提起"催熟剂"时,他随即脱口而出了催熟剂的另外一个名称--乙烯利。老韩告诉记者,乙烯利就是催熟剂的主要成分,对作物催熟后,坐果好,卖相也好看,主要是为了提前上市。"用催熟剂主要是为了卖相好看产量并不会增加多少。"老韩说,"尽管外面红了,但是里面稍欠点,口感不会特别好。"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多数消费者表示,首先担心催熟剂是否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表示催熟之后的果蔬口感不佳。也有一位消费者认为,对于催熟剂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况且催熟剂已经在个别蔬菜、水果上使用了很长时间,要是能够合理使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经历了西瓜膨大剂之后,老韩不觉嘀咕了一句:"关于催熟剂的事儿,最好赶快有个结论,不然不知道会对卖西红柿的、卖黄瓜的这些农民造成什么影响?"

  催熟剂检测尚无国家标准

  在济南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菜农高洪福告诉记者,催熟剂的使用以前应该是很多的,因为国家允许使用,只要不超量就行,用量不当的话,就会对蔬菜造成不好的影响。"使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天,蔬菜刚开始集中上市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想赶早,想卖个好价钱,但是夏天几乎没有人使用,因为蔬菜夏天熟得很快,几乎一天一摘,根本不用催熟。"

  山东园艺学会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以西红柿为例,由于有长途运输的需要,刚开始出"红线"的时候就要开始采摘,如果等到全部熟透,运输将非常困难,运输过程中容易烂掉,很多热带水果同样如此。

  记者了解到,关于催熟剂,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红柿)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mg/kg,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催熟剂的检测,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这方面的标准。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乙烯利等属于植物外源调节物质,实际上和植物内部的激素是一样的物质。至于检测,因为植物体内就含有这种激素,也叫做植物激素,所以很难有一个标准。此外,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属于不同的概念,植物激素都有半衰期,一段时间之后将不再起作用,所以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

  菜农更需科学种植

  高洪福告诉记者,其实菜农也不想加那些东西,大伙都知道自然熟的瓜果蔬菜肯定口感好,质量也好,而经过催熟的,则极有可能会砸了自己的"牌子"."但有时候看到别人加了,就会"跟风",再说客观上也确实有运输的需要。"

  农业技术推广员刘先生告诉记者,催熟剂的使用肯定会影响蔬菜质量。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员,他并不提倡用催熟剂,也绝对不会去用。"像有些植物激素,农民有时也不想用,但是技术指导跟不上,品质、管理也上不去,科技推广的前沿出现了断层,科技人员并不多。因此很多农户还是按照原来的传统在种,至于如何科学种植,他们心里没有底。"刘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有的菜农之所以使用催熟剂,就是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市场行情中卖出一个好价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蔬菜保护地的发展,新鲜蔬菜供应已经基本实现了终年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催熟剂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不能保证菜品质量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

  采访中,一位菜农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的观念也需要转变一下,不能只看外观。同时,通过对水、肥的控制同样可以达到最好的产出,所以菜农更需要政府在种植技术和销售上的指导。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