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我国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1.8.18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褐飞虱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对水稻构成严重威胁。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稻飞虱发生面积均在2.1—2.8亿亩,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50万吨以上。

  据介绍,“红莲型杂交稻不育系珞红3A”是朱英国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珞优8号的亲本,珞红4A是在珞红3B和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聚合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

  Bph14和Bph15是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从野生稻转育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一批抗虫材料中,经过精细定位得到的。2010年,朱英国团队将这一实验室研究成果带到水稻田,选育出世界上首个抗褐飞虱优质、高产中稻品种——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234”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该品种熟期短、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熟期比对照扬两优6号短10.7天;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43公斤,增产5.12%,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米质达到国标3级优质标准。

  湖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珞红4A进行了田间考察,镜检了花粉育性。专家组一致认为,珞红4A不育系不育性能稳定,抗褐飞虱,开花习性好,制种、繁育产量高,配合力强。

  朱英国经过近40年的不断研发和探索,尤其是近10年来的研究攻关,攻克了红莲型配子体杂交稻不育系育性波动等技术难题,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提纯繁殖技术体系。研发团队坚持走理论基础、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红莲型杂交稻新组合,累计推广面积1亿亩以上。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