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973”计划考核强调为国做了什么

2011.9.01

  虽然公示后的结果与前面几乎没有出入,但张正斌还想确认一下最后的结果。

  8月30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农业现代中心研究员张正斌,在科技部网站上浏览了农口的“973”项目。他关注的两个项目全部入选。

  这份公告显示,2011~2012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下称“973”计划)共94个项目批准立项。

  迄今为止,“973”计划已走过14个年头。它被定位于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的战略和前瞻把握,誉为我国基础研究的旗舰计划。

新增一领域
 

  张正斌着重浏览了一下“新面孔”。在2011年的立项项目名单中,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赫然在列。至此,“973”计划的资助领域达到9个。

  1998年,“973”计划立项元年,总共资助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6个领域。2000年,增加重要科学前沿领域。

  2002年,在第7项资助领域“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中新增“综合交叉”方向。2006年,“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分离,成为两个领域。

  同年,科技部启动包含4个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入“973”计划管理。2010年,国家又新增“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两个领域,分别为全球变化研究和干细胞研究,加之2006年设立的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及发育与生殖研究,总共达6个领域。

数量有变

  2011年,“973”计划立项94项。

  “973”计划的前半程(1998~2004),资助数量一直保持在30项上下。改观出现在2005年,当年立项项目超过50项。2006年,新增立项就达到72项。

  “后来申请还是要比以前稍微容易些,毕竟数量在增加。”一位连续3年申请、最终成功的“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讲。

  2010年,“973”计划资助项目数量达到顶峰——113项。这一年,资助项目在首次公布两个月后,又新增一轮。数量也由之前的91项新增22项。

  今年立项项目低于2010年。但比起1998年的15项,仍高出6倍多。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也由2006年的40项增加到今年的64项(正在公示)。

  张正斌就参与了去年新设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他“负责的这个子课题,大约有100万元左右的经费支持”。

  “十五”期间,“973”计划中央财政投入40亿元;“十一五”中,国拨经费已经达到115亿元。在两个五年中,“973”计划资助的在研人员从1.8万人扩大到3万人,成果所发表SCI、EI论文也从近6万篇升至10万篇。

侧重渐显

  2011年,“973”计划资助领域中数量处于前列的是人口与健康、综合交叉与重要前沿研究。

  其中,人口与健康领域项目数占全部的17%,远高于10%的平均水平。加上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占据1/3强的蛋白质研究及发育和生殖研究计划,生命科学所占资助份额,领跑贯穿“973”计划实施的14年。

  而综合交叉与重要前沿研究自设立以来,资助数量也稳定地处于前列。

  2011年“973”计划中新增的制造与工程科学部分,资助项目也达到11项,位于所有领域的第三位。并且对该领域项目的资助将于今年启动,而其他项目则在2012年初。

  在这11项项目中,包括有设计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控制、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及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及安全、新型能源装备、高性能LED制造等。项目大多定位涉及民生工程,以当前亟待解决、需大规模应用项目为主,如水利水电、近海、深海工程、轨道交通等;并且,这些项目大多着眼于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国家对‘973’计划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论文,现在强调的是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这从专家组对我们的中期审核中就感受得出来。而像轨道交通这样的系统工程,必定包含基础研究,列入资助顺理成章。”张正斌深有感触。

“三个更加”

  从统计报告一路看过来,14年的历史里,“973”计划从领域、数量、金额等方面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有的设置增加数倍;在资助方向上,仍以生命科学、前沿科学、交叉科学尤重。

  而新增对制造与工程研究的支持,张正斌认为是“关注民生、关注应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体现。

  作为风向标的“973”计划,以“三个更加”表述今后方向:“将更加突出定位,聚焦重大;更加强化科学问题目标导向;更加注重优秀团队建设和创新环境营造。”

  (本文统计数据部分来源于科技部网站国家科技计划历年年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