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让科学成为国家的光彩

2011.9.13

  英国曾依靠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称雄。“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这是一百多年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成立时定下的校训。9月12日走进的这所著名理工高校,在新时代仍在发扬用科学为国家增光添彩的传统。

  该校科研重视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强调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以及为繁荣经济做出切实贡献。

服务国家的科技传统

  帝国理工学院校名全称是“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理工特色明显,中文常称为帝国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有104年历史了,源头还可以上溯得更早”,校长基思·奥尼恩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谈到了学校的渊源,“这里的科学和工程传统可以上溯到19世纪”。

  这可以从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说起。那时大英帝国因工业革命处于鼎盛时期,世博会展示的各种工业产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会址所处的伦敦南肯辛顿区随后发展成一个科学色彩浓厚的区域,先后出现了多个科技类院校,以及著名的科学机构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

  1907年,英国当局将该区域3个科技类院校合并为帝国理工学院,目的是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对于建校时定下的校训“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奥尼恩斯校长认为,其中“帝国”一词在今天应被理解为社会集体,因此这一校训就是强调“科学和技术对于社会和未来的价值”。他说,学院最大的特色就是专注于科研并用科研帮助社会应对各种实际的挑战。

植根实际的交叉学科研究

  应对实际挑战就是帝国理工学院的科研导向。学校在传统的学科系别之外,成立了若干重点支持的研究所,专门探索如何应对英国和全球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如能源、气候变化、医疗健康和国家安全等。

  这些问题大而复杂,在研究手段上学院采取了交叉学科的办法。如能源未来实验室、格兰瑟姆气候变化研究所、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等,全都是由来自不同系科教授和学者组成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能源未来实验室的主任奈杰尔·布兰登在谈到交叉学科的必要性时说:“如讲到能源问题,就包括我们用什么能源,这些能源从哪里来,它们的碳含量如何(涉及气候变化),会带来何种社会影响,这些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共同合作。比如要设计一种电动汽车,就需要电气工程师和化学家之间的合作。”

  这种交叉学科研究已经结出了不少实际成果,如布兰登带领的一个团队也是综合化学和电学研究,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出了一种节能型家用供电供热系统,现在已经供应市场。

  科研植根于实际,对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来说又有特别的意义。在这里读博士的中国学生张楠说:“这边很多科研的需求、支持经费都来自于实际的工业界,做出的东西如果有价值就可以很快应用。我觉得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比如我自己的专业是石油勘探信号处理,参与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勘探方法,很快就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

  从实际需求出发的科技成果必然会受到市场欢迎,知识随之变为资本,这在帝国理工学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英国许多高校都有专门负责把学校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公司,但帝国理工学院建立的“帝国创新”是第一个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此类公司。

  学院华人教授郭毅可说:“我们所有教授的知识产权都在伦敦证券市场上接受检验,如果知识产权对社会有用,我们就有资金马上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别的学校从来没有做过的。”

  郭毅可本人就是一个例子。他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出一套用于生命科学的软件方法,在“帝国创新”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派生公司,现在已发展成这个专门领域内全球领先的公司。

  他说,帝国理工学院支持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是因为一方面学校拥有股份,从财务上希望公司成功;另一方面学者和产业界联系紧密也对学校科研有好处。但同时研究人员必须遵守和学校的合同,不能因为办公司而影响正常的研究和教学,“跟有些地方有人就是在学校挂个名,到外面去赚钱,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可带来三重经济效益:首先繁荣了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次由于学院拥有公司股权,可以增强学校的经济实力;最后科研人员个人也能享受到研究成果带来的经济回报。

  奥尼恩斯校长也就此表示,把新发现和新知识商业化,产生经济效益,是激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的重要动力。他总结说,像帝国理工学院这样的国家公立学校,其科研就应该满足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促进公共福利,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发展。”

banquan3.jpeg banquan3.jpeg banquan3.jpeg
banquan3.jpeg banquan3.jpeg banquan3.jpeg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