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冠昊生物“妖股”的背后 美好愿景却备受质疑

2011.9.19
  上市两个月,股价暴涨3.4倍到复牌首日(9月13日)跌幅居首,冠昊生物经历了‘过山’般的起落。截至上周五,冠昊生物股价最终定格在69.81元,与18.2元/股的发行价相比,公司股价仍居高位。 不断高涨的股价,使冠昊生物“妖股”之名当之无愧,并引来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这背后,公司描绘的美好愿景却备受质疑。

  游资炒作 暗藏风险

  高处不胜寒。复牌后的跌停似乎昭示了冠昊生物即将到来的风险,然而,短暂的下跌之后,公司股价在复牌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再度上涨5.66%,当日收报74.10元。

  据冠昊生物公告显示,冠昊生物自7月6日上市以来,因股价异动已历经八次临时停牌核查,而核查结果均无敏感信息。

  “妖股”的现身,同样令众多券商感到诧异。在冠昊生物上市前夕,众多券商虽然对公司前景表示看好,但所给的合理估值基本集中在20-30元之间,高企的股价与之相去甚远。疯狂上涨的源头又在哪里?

  北京中银国际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冠昊生物股价的疯狂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游资炒新。”

  资料显示,冠昊生物是一家以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业的公司,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是公司的主打品牌之一。相对A股市场上其他医疗器械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冠昊生物因其题材新颖,而备受市场人士关注。机构方面,王亚伟的华夏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也参与其中。

  对于冠昊生物的股价异动,北京的一位市场人士认为:“游资炒作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怀疑是有‘庄托儿’在刻意宣传公司的利好消息,写一些有利于股价上涨的消息,为支持庄家摇旗呐喊。”该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曾在数家“股吧”中看到相同的文章,而这类文章均是关于公司的利好传闻,并且带有一定分析,给投资者带来困惑。

  据新金融记者了解,在今年8月初,就有一篇名为“冠昊生物市值300亿的可能性探讨”的文章在各大“股吧”中广为流传。

  对此,券商分析人士则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认为:“在冠昊生物股价上涨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游资的炒作,所谓的‘庄托儿’作用并不大,而且也并不一定有‘庄托儿’作祟,只在‘股吧’中发些帖子应该不会对投资者的判断造成影响。”

  上述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冠昊生物股价的大涨还有其他几点原因,一方面公司利好消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公司业绩良好,符合预期。此外,也有大部分投资者看重的是公司的题材较新。”

  而对于公司股价疯涨所带来的风险,该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导致高位风险日益突出,股价回调是必然的,目前还要继续观望,谨慎买入。”

  此外,冠昊生物在上周公布的复牌公告中亦表示,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对应市盈率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政策利好 发展存忧

  当冠昊生物在二级市场大行其道时,政策利好消息再次传来。而受限于经营规模及产品单一等问题,冠昊生物的发展前景问题再次被抛上台面。

  据记者了解,由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合作起草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将于近期公布。《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产值均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生物技术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

  同时即将公布的规划方案还有《“十二五”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对冠昊生物而言,目前的销售收入仍依赖生物型硬脑膜补片。资料显示,2008年到2010年,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的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分别高达99.87%、92.35%和86.95%。

  对此,冠昊生物近期的公告中也表示,“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是本公司目前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一旦神经外科(脑外科)医疗市场发生重大波动,对本公司生产的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需求大幅减少,或者由于竞争对手新一代产品的推出导致本公司现有主要产品竞争优势丧失,或者由于发生医疗责任事故,导致本公司主要产品销售受限,都将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而在新产品市场开拓方面也同样存有风险。一方面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存有风险,对公司预期收益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新产品的市场投入可能会更大。

  正是因此,业内人士对冠昊生物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公司9月14日的公告显示,冠昊生物再次获得一项新的发明ZL,而随着公司发明ZL的取得,浮现的是市场人士的质疑。

  事实上,冠昊生物被质疑的源头早在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前就已有体现。据记者了解,冠昊生物是二次上会闯关成功的,首度上会是在去年3月份,时隔一年多,冠昊生物于今年5月成功过会,但公司在两次向证监会递交的招股书中,业绩指标却出现巨大差异,饱受业内人士诟病。

  而据汉鼎咨询分析其首次折戟IPO的原因则是经营规模过小及募投项目存在不确定性。

  上述北京中银国际分析师说:“就目前公司发展情况来看,经营规模仍不是很大,而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并不明确。二级市场上,股票市值太小,随便一些资金就能炒起来,而且一旦恢复正常流动性会很差,对投资者而言,不容易买也不容易卖。”

  对医药行业整体而言,中邮证券分析师指出,近一个月来,在大盘下跌的背景下,新上市的冠昊生物、迪安诊断和宝莱特均出现了较大的涨幅,目前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估值较高,投资者需防范高估值风险。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