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网友热议为何科研变成捞钱游戏

2011.12.01

  据《科技日报》11月28日报道,有学者反映,当前许多科研项目验收完全是走过场,缺乏应有的科学评估。如此一来,科研项目的申请就成了写方案捞钱的游戏。

  “争取经费变得比高水平成果更有吸引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说,“这扭曲了科研投入的真正目的。”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新浪网友“xinghuahe”坦言,自己参加过多次科研项目验收。验收报告基本都是项目组成员自己写的。汇报时,验收人员就坐在那里喝茶,他们的任务就是最后签个字而已。“申报时轰轰烈烈,结题时草草收场,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在严谨的科学领域都如此造假,我们还怎么创新?难怪现在到处都有大把的‘山寨’货。”一名网易网友感叹,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科研领域“重申请、轻验收”的观念。

  新浪网友“真能贱”表示,科研成果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过程和成果掺水,不仅有损国家形象,还不利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应引起社会足够重视。

  “听证会走过场、招标会走过场、科研项目验收走过场,民富国强岂是走过场就能有的?”一名强国论坛网友说。

  一名人民网网友担心,如果科研项目验收普遍掺水,还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导致一些原本认真做研究的专家、学者,花了极大力气却得不到认可,到后来也会随波逐流,“反正无论怎么做,验收时都是‘满意’,何必那么较真?”

  一名新浪网友认为,现在很多领域都出现“有头没尾”的情况——一开始风风光光、敲锣打鼓,领导一走或者没了关注和监管,就草草收场,“科研项目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不能成了形象工程。如果验收环节大量掺水,之前的‘重申请’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强国论坛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看来,科研变成“写方案捞钱”,是不痛不痒的监管在为逐利者大开方便之门。他建议加强对当前科研验收的监管,并出台相关法令,对科研项目验收掺水行为进行处罚。

  一名新浪网友还提出,科研项目经费是纳税人的钱,验收过程和成果都应该公开,接受纳税人监督。

  一名在高校工作的搜狐网友表示,要防止科研验收造假、掺水,一味地靠规范验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我们亟待完善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批环节,把好“立项关”。“现在我们看似很重视申请环节,其实中间也存在很多水分。一些人为了拉项目,大打‘关系牌’——请客送礼套近乎。一旦项目得手,就应付了事,甚至立马开始写文件,申请下一笔经费。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制度,让真正有德行、有实力的人承担科研项目。”

  在《科技日报》的报道中,一名资深科学家坦言,如今一些高难度的科研项目,交给了没有实力完成的人。“在项目分派阶段,我参与讨论和决定,对各单位的实力是清楚的,实际上他们没有科研能力。”在他看来,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的科研目标太高,超出了国内大多数相关科研机构的实力,只有少数人能够进行这一层次的研究,“但在分配任务时,还是得撒胡椒面,让各个单位都能沾一点光。”

  对此,一名搜狐网友留言表示,科研本应是神圣、纯洁的领域,“‘利益均沾’、‘搞平衡’是政治思维方式,不该进入科研领域。”

  搜狐网友“3257764”指出,科研水平上不去,有时不是哪个人的错,而是科研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比如,当前一些科研项目往往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这让一些人把科研当成了工程项目,没办法遵从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研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不是工程,它需要慢工出细活儿,急不得,也催不得。”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