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3.2.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为什么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我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基于对当今世界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气候变化异常、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的科学分析,制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对策。如何解决这一系列全球性的严峻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挽救地球生物圈,改变人类的不良行为、观念、习惯。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不管是什么阶级阶层,不管是什么民族种族,不管是什么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超意识形态的人类利益原则,使人类利益原则恢复了本来的权威。对内,这一决策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对外,这一决策能够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强“地球一村”的意识,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这是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全球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生态文明之所以能够根治环境危机这一痼疾,是因为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而言是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它既传承了工业文明的优势、长处,又以全新的理念,纠正了工业文明的弱点、失误。

  将自然界生态良性循环的规律引入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大系统,社会运行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当然要加强保护、优化和建设生态环境,但绝不是单纯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而是关联经济、政治、社会、物质、精神、生态、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主题主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球,优化自然生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造福人类”。

  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彻底改变人们奢侈过度消费的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现在全球资源过耗、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归根到底皆源于人类的奢侈消费、过度消费,这有悖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下还存在一种“重物轻人”的思想倾向,往往过分强调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优惠政策,但却忽略了人自身的“心能”和“体能”。因此,应发挥人们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今天国家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社会进步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比如,一些人口不多的国家推行小汽车共享制度,可以少开十几万辆甚至几十万辆小车,这可节约大量汽油,减少大量污染排放。又如,北京中关村一栋居民楼住25户人家,夏天有的把空调开到22~23℃,有的只开到26℃,冬天取暖有的把室温调到25~26℃,有的只调到 18~20℃,结果耗能相差13倍。

  中国有句成语叫“应天合人”。这个“应天命”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合人意”就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