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之困

2014.4.01
头像

ykyk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今年3月,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海洋生物医药业以20.7%的增长率成为突出亮点。近1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然而有关专家坦言,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技术与品种积累相对薄弱,海洋药物产业目前仍处于孕育期。一面是不断增长的数字,一面是数字背后产业发展薄弱的现实。

   21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获得诸多政策支持。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将海洋生物列入7大重点发展领域;2012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12年12月,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对如何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专门论述。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对生物技术领域大力支持。

   然而,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忠却对记者坦言:“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这些‘面’上的观点,我们和政府是一致的。可现实是,在目前国家支持的海洋生物项目中,不少项目对企业来说是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吴文忠的看法似乎不是一家之言。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企业面临哪些发展之困?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能否有效地助力企业成长、产业发展?

   产品研发与市场错位

   不论是吴文忠直言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是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可昌提出政府应转向跨界研发的建议,都是在谈及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海洋生物产业产品研发与市场错位。

   海洋生物产业是风险高、投入高、周期长的领域,企业往往需要在不能保障最终收益的情况下,用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持续投入资金。拿海洋生物药物产业来说,中国药品的准入门槛高,药品审批的过程漫长,生物制药行业不稳定的因素太多。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又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新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技术投入和投资力度大。

   因此,不少专家建言,政府应该扶持海洋生物这类战略性新兴企业,甚至补偿这些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样技术和产业才能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升级。

   然而,吴文忠说,目前在海洋生物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出现断档是常见现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定位研发产品,研究机构根据科研兴趣寻找攻关方向,两者脱节。

   “很多公益项目研发会挂上企业名,然而实际上企业对项目的研发过程不能进行干预,对研发成果也不负责。”吴文忠说。

   李可昌谈及他们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惑时说,单纯的海洋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小,倒是与海洋生物相关的跨界产品,如海洋生物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农药等需求量大。可企业在产品研发中面临跨界研发人员缺乏的问题。希望政府在跨界研发方面给予支持。

   不论是吴文忠直言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是李可昌提出政府应转向跨界研发的建议,都是在谈及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海洋生物产业产品研发与市场错位。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广顺告诉记者,当前制约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利益群体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有效的合作机制的建立;研发机制的不成熟,造成了整个研发环节难以形成合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低。

   融资单一 企业小根子还是在技术瓶颈

   投融资渠道不畅通只是表面原因,究其根本仍然是技术进步瓶颈导致的产业升级不够。

   只有做好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才能有规模化的大企业。

   海洋生物产业风险高、投入高、周期长的特性也决定了其是一个资金投入量大的领域。

   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单个新药研发投入成本平均约为8亿~10亿美元,我国仅仅为其20%。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在谈及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问题时指出,山东的海洋生物产业投融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政府和企业投资,这对于海洋生物产业尤其是海洋药物产业开发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这样的现状企业如何看待?吴文忠认为,投融资渠道不畅通只是表面的原因,究其根本仍然是技术进步瓶颈导致的产业升级不够。他说,产品研发和市场需求脱节,技术进步影响企业规模化发展,企业无法盈利,银行等金融机构自然不愿意贷款给企业。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有关专家认为,企业本身过度关注“短平快”的产业化项目,不注重长远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严重缺乏发展后劲。

   企业负责人却认为,企业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才能盈利;对于海洋生物企业而言,只有做好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才能有规模化的大企业。

   政府“平衡手”的现实困境

   是面向企业的发展之困,还是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这是我国在海洋生物产业孕育期,政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然而,科研投入市场主导要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

   中央政府一直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2次提到“市场”。可如何落实到某一个行业具体的战略、战术,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技术研发投入应该如何分配,作为企业家的吴文忠说,国家战略应该分步实施,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现阶段应该将更多资金、项目投入到海洋生物食品、海洋生物材料制品上,而不是过多投入到海洋生物药物研究。海洋生物药物研究应该更多的在基础研究而不是在应用层面展开。

   作为政府,却同时面临着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国际上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便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关注的热点。走在世界生物制药前列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开发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技术。与其相比,我国原创型药物少,技术与品种积累相对薄弱,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提炼技术水平不高。

   是面向企业的发展之困,还是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这是我国在海洋生物产业孕育期,政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既要有海洋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又要实现科研与产业化的有效衔接;既要高效利用海洋自然资源、科研技术资源,又要更现实地促进企业成长。天平两边如何平衡?

   吴文忠建议,政府应支持建立信息流平台,促进自然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信息、人才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何广顺说,面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发展困境,我国在一些优势明显的区域规划建设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产业基地,是通过改造或新建,形成若干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开放运行的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共信息与服务平台,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幅提升。

   政府协助建立产业基地平台,也许是在海洋生物领域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种思路。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