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贵州优秀企业195人患矽肺病炉台灰没脚背

2010.6.29
  近日,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195名工人被确诊为矽肺病,这一数字创下企业一次性检出矽肺病人数全省之最。

  记者调查发现,这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竟是当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已“带病”运行十年之久。这次重大事故发生后,当地领导竟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试图让这家企业早日复工。

  屡获嘉奖

  炉台上的积灰一星期能没过脚背

  施秉县是贵州黔东南州一个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县,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勘定的9个景区中,在施秉县有5处,但该县工业企业较少。建于1999年的恒盛公司,是当地政府通过隆重的招商仪式从湖南请来的企业。公司最初只有两台冶炼炉,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方位扶持下,到2004年,冶炼炉达到34台,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2万吨。

  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恒盛公司是以生产工业硅为主的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在亚洲单个生产企业中产能最大,公司的理想是把施秉建成“亚洲硅城”。

  1999年至2004年,恒盛公司为当地实现利税1.4亿多元。近年来,公司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纳税收三四千万元。因此,恒盛公司不仅多年被贵州授予“先进企业”称号,还被省国税局、省工商局评为“诚信纳税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去年10月,公司还成了当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典型。

  而这个好典型,却是以牺牲职工生命健康,牺牲当地资源、环境为代价畸形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企业生产一吨工业硅,平均耗电1.3万度,电费成本占公司生产成本50%以上。

  污染严重是该公司另一特色。工人何国爱说,公司只要正常生产,厂区里就是灰尘弥漫,冶炼炉台上的积灰,一星期就能没过脚背。

  与公司一墙之隔的施秉县南门村小河二组村民罗显群说,恒盛公司只要正常生产,村民基本看不清天上有没有太阳,厂里飘来的粉尘,有时像下雪一样,菜怎么洗,盆底下还是有积灰,家里门窗都关上了,这些细粉也能钻进屋来。

  粉尘防护

  每月给工人发两个纱布口罩

  2005年前后,恒盛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5套粉尘回收设备,但回收粉尘“不经济”等因素,导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个摆设。工人邓宗建等人说,从2007年到2009年,这几套粉尘回收装置累计运行不到半年。在发现矽肺病前,公司从没告知他们,在污染环境中作业受到什么危害,平时对粉尘的所谓防护,就是每月给炉台上的工人发两个纱布口罩。

  由于长期在粉尘环境中作业,该公司工人在2006年就出现头晕、气闷、乏力等症状,有的工人不能继续上班,只好辞职回家。

  2008年至2009年间,该公司给部分职工开具了31份职业危害接触史证明,经贵州省疾控中心诊断,这些工人中姜仁生、刘克喜等5人被确诊为矽肺病,另有部分职工被要求进行医学观察。诊断结果出来后,公司仍未重视。诊断要求进行医学观察的部分工人希望公司一次性补偿2万元,自己回家种地,但公司只同意给1万元。

  黑幕曝光

  195人确诊为矽肺病,企业终被停产

  今年3月,有网友将恒盛公司可能有上千工人患职业病的情况发到网上,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国家和贵州省有关部门分别组成督查组和

  调查组进驻公司,恒盛公司大量工人患矽肺病的黑幕被揭开,企业首次被责令停产。

  今年4月,在上级部门督促下,恒盛公司对目前在岗在册和部分已离厂的1337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认195人为矽肺病人,工人矽肺病检出率高达14.58%。另有261人X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影像学改变,需半年后进行复查。

  已确诊的195名工人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和等待伤残鉴定结果。这些矽肺病患者因病情的轻重不同,可能分别获得10万元至30万元赔偿。要求矽肺病复查的261名工人,部分与恒盛公司达成协议,每人领取了2.3万元的补偿款。

  责任追究

  当地领导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按规定,粉尘高污染企业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得超标;公司职业病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然而,由于是政府请来的重点企业,这些法律法规在恒盛公司都没有执行。在某些领导庇护下,恒盛公司职业卫生的安全监管被丢在一边。

  公司的快速发展,显然得到了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如建厂需要办理的手续,有关部门特事特办,只用8天就办妥了。公司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县财政拨5万元专款扶持。重大事故发生前,当地安监、卫生等部门曾下达整改通知书,但由于某些领导保护,“有关整改措施落实得都很差”。

  直到重大事故发生,当地领导仍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矽肺病患者的治疗、赔偿等问题尚未解决、事故调查结论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当地政府竟又在进行协调,试图让这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早日恢复生产。这起重大事故中,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如何追究?对此,当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均拒绝接受采访。

  让人担忧的是,类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黔东南州还有多家。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