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报告指出广州市食品风险预警机制滞后

2010.7.11

广州市食安办向市人大报告食品安全现状时直指弊病食品风险预警机制滞后

报告称各级政府监管工作存在短期突击、长期无效等问题

   近日,正当保障广州亚运会食品安全的关键时期,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受市政府委托针对去年以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报告。报告指出,广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监管体制有待完善、食品风险预警机制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这份“敢讲真话”的报告不仅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广州市食安办有关负责人向广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报告工作时表示,长期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朝着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依然存在差距。

   据悉,近年来广州市发生的“苏丹红”和“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曾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该报告指出,去年,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有关部门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达658宗,罚款364.8万元。3年来,在食品流通环节,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达1712宗,罚款近1100万元;立案查处私宰生猪2011宗。案件数量如此之大表明,广州的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这种状况,报告认为,长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会议讲话和工作报告中,很少提及食品安全工作,提到的也仅仅是一两句话,没有引起党政一把手的重视,没有出台像对社会治安等工作那样严厉和完善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报告还痛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方法不扎实”。报告指出,在监管方式上,注重短期整治,用突击战和歼灭战去应付检查工作,这样很容易导致死灰复燃;注重突击工作应对检查,不看重日常监管;重短期工作效果,轻长效监管机制,习惯于运动式执法,军事化监管,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突击工作来应对上级的工作检查,结果是监管短期有效,长期无效,从而造成群众反感,干部情绪消极,工作效率越来越低,日常监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报告还指出,当前还存在食品风险预警机制滞后问题,出了问题才重视,死了人才重视。报告认为,食品安全监管应重在防患于未然,而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绝大部分都是事后处理,出了问题才来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不仅达不到监管目的,反而会加大监管难度。

   报告在总结过去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地方政府应当立足长效监管机制,改变当前靠突击、督察、评比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应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把食品安全纳入地方领导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应出台规定,对职能交叉的监管空白地带,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实现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探索运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号,让相关监管部门可以提前介入处理问题,使广大市民从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中知道安全隐患所在,避免重大风险事故发生。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