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食品安全不容搞这样的“国情论”

2010.7.14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在生乳标准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报道称系“历史新低”。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说,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这是典型的“国情论”,只不过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国情论”,以所谓的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为幌子,搞食品卫生低标准,有些大大低于国际标准。拿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来说,在生乳标准中,外国尤其是欧洲的标准是,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要超过了3.0%,而中国的标准还要从2.95%降到了2.8%;拿农残限量指标来说,我国的允许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甚至更高。

  必须承认,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食品行业的安全卫生标准档次确实还不能跟发达国家相比。但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发展中国家的人还是发达国家的人,大家都是人,没有谁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没有谁特别能够百毒不浸,中国人的胃不是天然的能耐大一点,吃了有毒食品,该生什么病还是生什么病。在安全面前,人人平等,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搞食品卫生偏低的特殊化。

  现在大提“以人为本”,具体到食品卫生,就是保障食品卫生质量,让人吃放心食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这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制定的准则,而不是以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为准则,如果不是那样的话,就叫“以国情为本”,“以企业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这是主次颠倒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没有理由一边叫着“以人为本”,一边又拿来人命不当回事。如果真的要在食品卫生上搞“国情论”,这个国情就是,中国人现在太多的怪病都是食源性疾病,且有扩大化和年轻化趋势,这是因为病从口入,人们吃了太多不安全的食品所致,以至于人们谈食色变。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在市场、超市“放心”地购买各种食品的受访者只占四成,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安全领域最显著的短板。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中国急需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包括乳品安全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

  以“以国情为本”,“以企业为本”的食品安全标准有为企业量身定制之嫌,不像是为了限制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更像是为不合格食品办一张市场准入证。那么,企业(且不说那些不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始终不愿意提高安全标准,是不是中国人就束手待毙,永远吃不到高标准、高安全的食品?监管部门和中国人难道要被这些企业要挟不成?因此,这样的食品安全“国情论”貌似理由充分,实则大谬,是监管角色错位的体现。监管部门本来应对国民健康负责,现在却变成了听命企业摆布的小媳妇。

  依据所谓的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而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不恰对本国国民身体不负责任,而且因为我们的标准比别人低而在国际贸易中吃亏,别人为了节省成本自然也会“入乡随俗”,将本国某些有缺陷甚至影响消费者健康的商品流入中国,或对本国适用高标准,对中国适用低标准,而这个标准却在中国又是符合规定的。别人实行双重标准,我们还没有理由反驳人家。国标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受害的最终还是广大国内消费者。前些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中所含食品添加剂事件,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回应称,添加剂含量均符合中国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一方面是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已如惊弓之鸟,另一方面是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偏低,与国际接轨还路漫漫其修远。这对矛盾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心腹大患,急需提高国家标准,保障食品卫生质量,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不是搞一套奇谈怪论式的“国情论”来掩盖工作的不足或失职。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