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仅公布添加剂名称还不够

2010.7.15

专家在一项调查中提醒应注意添加剂“复合摄取”等问题

   孩子喜欢五颜六色,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恋香之情”,就有人给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剂当然要用足。日前,据山东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杜文宇透露,近期在对超市食品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零食不离手,而有些食品多是通过“有科技含量”的手段,来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但多数消费者显然并不知情。

   一瓶奶饮品28种配料

   今年6月1日,《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随后杜文宇在山东大学食品专业学生的协助下,对山东济南超市里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调查。

   调查人员在市区多家超市的饮品专柜调查发现,多数产品都按规定标注了所使用的添加剂。“但只是标注添加剂名称是远远不够的。”杜文宇说,某品牌的一瓶350毫升奶饮品,共有28种配料,除水、白砂糖、蜂蜜等常见配料,还有双乙酰、单双甘油酯、抗坏血酸钠、乳化硅油等专用名词,有些连专业学生都看不懂。“随便问一名消费者,都说名称拗口看着犯晕。”

   杜文宇说,消费者根本不知道陌生的名词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添加剂,对身体是否有害。

   为让调查更深入,大三学生崔明浩还以“实习”的名义进入一家蛋糕店工作。“几乎所有蛋糕店都使用蛋糕改良剂,添加剂多达20多种。到了蛋糕房,配方更复杂,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蛋糕,奶油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制作一个蛋糕,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多种添加剂。”崔明浩说。

   6成青少年每天吃零食

   去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开展的“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2%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食品研究所的这次调查也显示,鸡腿、香肠、可乐、汉堡、糖果、薯片、巧克力、冷饮等,是青少年最喜欢购买和食用的零食。

   调查发现,如今添加色素的食品品种实在是太多了。如有的草莓夹心饼干中压根就没有草莓,而是用食用红色素染出来的;某些蓝莓蛋糕中当然也没有蓝莓,是亮蓝或靛蓝色素染成的。

   杜文宇估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10克,一年约4000克,与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大体相当。单吃一种食品,就可能同时吃进去乳化剂、酵母粉、调味料、磷酸盐、香料等20多种添加剂。

   尽管每一种添加剂都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但复合摄取的结果究竟如何,却是未知的。

        甜蜜素使用最多

   据介绍,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调味剂。主要用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而罐头、酱菜、饼干、话梅等也均有使用。

   有关专家介绍,过量食用甜蜜素会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还会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严重的会出现发炎、溃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30多年前就禁用这种添加剂,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该物质。

   杜文宇主张食品添加剂信息应该公开,让消费者看得更明白,为此他专门介绍了几种副作用较小的添加剂。

   安赛蜜(甜味剂)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

   山梨酸钾(防腐剂)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果胶阿拉伯胶卡拉胶(增稠剂)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易升高血糖,甚至导致剧烈的血糖反应。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红曲红(着色剂)可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面等食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糖精钠(甜味剂)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