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为了水乡水长绿——嘉兴整治农村面源污染见闻

2010.7.19
  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的浙江省嘉兴市,既是一个养猪大市,生猪饲养量占全省的40%左右,又是一个纺织大市,水乡的家家户户曾经都有喷水织机。从2001年起嘉兴就先后制定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一猪一机"的治理,有效地防控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嘉兴而言,工业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后,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紧迫性越发凸显。眼下,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已成为全市环保工作的重点,而且力度在加大。”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告诉记者,今年初嘉兴市出台了《嘉兴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计划3年内投入200亿元用于治理农村污染。

  换上雨靴和白大褂才能进养猪场

  地面整洁,区域安静,36℃高温下竟然没有闻到呛鼻的异味,这里会是养猪场吗?7月3日中午,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南湖区东南余新镇的明星牧业有限公司时,心中不由产生了疑惑。

  “请诸位换上雨靴和白大褂再进里面。”工作人员提示大家。当我们走进养殖区域,只见宽阔的水泥道路两侧,排列着红顶灰墙的连栋猪舍,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栋×号,里面隐约地传出生猪的哼哼声。

  “我们这个养殖区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能容5000多头生猪,主要来源是周边农户养殖的生猪。他们在此租用猪舍统一养殖,并由小区统一处理生猪产生的排泄物,这样就有效控制了养殖污染。外来人一定要换上雨靴和白大褂才能进厂,也是为了保障宝贝猪的健康。”明星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水林介绍说。

  “就像城市商户到商场租用柜台吗?”记者问南湖区环保局钱明龙副局长。“是的,这样就能按照政府要求的‘农牧结合、生态高效、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畜禽治污模式,建设并实施雨污分离与干湿分离、有机肥处理及沼气工程,既能满足农户生猪养殖的需求,又能消解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的双赢。”钱副局长说。

  记者穿过鲜花盛开的片片绿地,见到了沼气池、有机肥处理中心、污水淡化处理池和一大片鱼塘。这里有小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携手投资80多万元建起的生化膜处理工程,每天最多能处理1万头生猪养殖所排放的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可直接用于蔬菜种植和冲洗猪舍,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每天经生化膜技术处理后的水,被排放到周边配套的几百亩果蔬、牧草、农田,为实现农牧结合的高效发展提供了真实范例。此项目受到了中外环保专家的认可,有望在全省推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荧说。

  养猪农户建起了沼液池和干粪池

  “农村散户家养生猪情况如何?”带着疑问,记者来到靠公路的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

  路边是成块的水田,新丰镇环保人员指着远处几排看似工棚的建筑对记者说:“那一排就是农户在自家田里的养猪宅。”

  这是一排约2米高、数米长的养殖生猪棚,附近有约10多平方米的干粪池,中间地带是几个埋在地下的沼液池。“看,这就是农家养殖户投建的雨污分离与干湿分离的设备。”

  我们的交谈惊动了农户。2层小楼里走出几个人,来到我们面前。“是检查的吗?我们家可是符合政府要求的标准噢。”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严肃地说。“不是检查,是记者想到你家看看。”镇环保人员上前解释。

  “您贵姓,哪年开始养猪?为减少污染您投入多少钱?政府提出的环保标准增加了您的投入,愿意吗?”记者提出了一串问题。

  “我叫周玉根,养猪6年了,从几十头到300多头,几个月就买卖一批生猪。最初养猪也投过钱去臭味,效果不大。后来政府要求达标,村干部到家里讲解,邻里们相互监督,我建了25立方米沼气池,花了5000元,政府补贴了2000元,还建了干粪池等。钱是花了些,可为了长期养殖和邻里的环境,也蛮值得哦。”“猪尿进了沼液池,生化后成肥浇灌田地了,猪粪怎么处理呢?”“村里每天有人来收集,送到一个地方集中处理,不用我们花钱。”周玉根回复的话语透出满意。

  “目前,嘉兴市共有14.2万多家养殖户(场),以生猪为主,年出栏量约452.83万头。仅此一项,市里这两年就投入了1.63亿元防治养殖污染。由于防控得力,全市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章剑局长说。

  喷水织机排污都进了污水处理站

  “现在,村里埋设了7.28公里的地下管道,全村1845台喷水织机的废水全部进入了污水集中处理站。”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南汇村,村支书计兴荣指着路边一个近3米高的家用废水储罐告诉记者。

  王江泾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纺织基地,目前有31858台喷水织机,家庭作坊1台喷水织机每天大约耗水3吨。

  生活在水网密集地的水乡村民,当时没人想到喷水织机直排的废水会影响日后的环境。后来发现,屋前房后的河流逐渐由白变褐直至彻底变黑,河里没了鱼虾,水面日渐干枯,每到春夏之交,河里往上冒着泡(沉淀在河底的有机物形成了沼气),一股股臭味熏得人头昏脑胀。

  2004年底,秀洲区采取“先大户后小户、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推进污水治理。目前全镇已建成8座污水处理站,2.1万多台织机的“排废”得到集中治理。南汇村2009年8月投入运行的集中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运用沉淀加气浮的物化处理工艺,实现了统一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

  “看,处理后的水与瓶装饮用水的外观非常接近了。”秀洲区环保局局长周大水拿着塑料水杯从处理站出水口盛起一杯水,与相同水杯里的瓶装饮用水进行对比。“污水净化的目标达到了,今后要考虑的是水的循环利用。我们一定要让水乡恢复河里有鱼到处飘香的景象,尽管不容易,但我们决不放弃。”章剑坚定地说。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