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四地理事长共话华人质谱事业发展

2010.8.04
头像

量子

哥哥姐姐们,求关注

  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暨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期间,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美国华人质谱学会(又称北美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李建军研究员、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谢建台教授、香港质谱学会原理事长蔡宗苇教授共聚一堂,接受了中国质谱学会网、分析测试百科网、媒体的访问,对各学会做了简要介绍,畅谈了华人质谱事业的发展。

13322_201008050107171.jpg

采访现场

  各华人质谱学会的简要介绍

   质谱学届非常活跃 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

  中国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cmss.org.cn/

  作为东道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中国质谱学会的情况,中国质谱学会现有会员2500余人,100余家团体会员,主要是个人会员。从会员分布的管理上来说,考虑了全国各行业各单位、一些大的重点实验室、高校等;在理事和编委中,也兼顾了上述这些单位,李研究员说“这样可保证我们团体的代表性比较广泛。”

13322_201008050107175.jpg

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介绍中国质谱学会的情况

  在国际交流方面。李研究员介绍到:“我从1996年开始进入质谱会,虽然前些年也组织过一些交流,但是没有近年来这么活跃。这里,比如蔡宗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一直和我们的交流很多,蔡教授也申请大陆的杰出青年基金。近年来我们和台湾同行的交流也很多,感到有时他们比我们做的工作更到位一些。北美华人质谱学会在国际会议上非常活跃,而大陆学者参加国际(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一直较少,近年来有了一些改善。所以,我们今后尤其是要加强和北美的交流,多参加国际的会议,要继续保持和台湾、香港等地的交流。我们作为学会,是非常愿意促进这些国际交流的。别人比较先进,我们要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同时也有机会来展示我们自己的工作。”

  从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上,笔者看到在会议同期的海报展上,质谱学会有一张独立的poster,令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因为很多人并不详细了解这段历史。这里也汇总如下,让我们对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向历届质谱学会的理事、向对中国质谱事业做出奉献的前辈们致敬!

  一、中国质谱学会的成立

  20世纪50年代中期,杨承宗教授领导的小组开始研制质谱并翻译出版了质谱学相关内容,从此我国质谱学进入启蒙时代。1961年,在国家科委的主持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质谱学术会议。另外,在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中,还有以下成长与发展大事:1978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在安徽合肥主办了第二次全国质谱学术会议;1980年9月,出版了我国第一个质谱学期刊《质谱》;1980年9月22日,在中国杭州成立了中国质谱学会,通过了《中国质谱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推举张青莲教授为第一届理事长。

  二、中国质谱学会历届理事会

  1、第一届理事会,于1980年9月2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推选出理事长为张青莲;副理事长为:施士元、向鹏举、邱统一;秘书长为向鹏举;副秘书长为:王世俊、李桐鼎。

  2、第二届理事会,于1984年在四川成都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梁晓天;副理事长为:朱良漪、邱纯一;秘书长为吴作礼;副秘书长为:吴福祥、王梦瑞。

  3、第三届理事会,于1988年在山东青岛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卢涌泉;副理事长为:赵墨田、薛祖庆;秘书长为徐延安;副秘书长为:王梦瑞。

  4、第四届理事会,于1992年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王光辉;副理事长为:赵墨田、薛祖庆;秘书长为徐延安;副秘书长为王梦瑞。

  5、第五届理事会,于1996年10月27日在四川巫溪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刘敦一;副理事长为:李金英、杨松成;秘书长为汪聪慧。

  6、第六届理事会,于2001年5月26日在四川绵阳召开,推选出名誉理事长为张青莲;理事长为李金英;副理事长为:刘淑莹、赵墨田、钱小红、刘子阳;秘书长为郭冬发;副秘书长为刘黎明。

  7、第七届理事会,于2004年11月1日在广西北海召开,推选出理事长为刘淑莹;副理事长为:赵墨田、再帕尔.阿不力孜、钱小红、张子斌;秘书长为李金英;副秘书长为:刘志强、苏玉兰、陈兰慧。

  8、第八届理事会,于2008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推选出理事长为李金英;副理事长为:吴侔天、刘志强、宋彪、侯冬岩;秘书长为郭冬发;副秘书长为:刘虎生、宋凤瑞。

  

      台湾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tsms.org.tw/

  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谢建台教授随后介绍了台湾的情况。台湾质谱学会成立得比较晚,2003年成立,目前大概有500人左右;也有诸如公司、单位等团体会员,团体会员都是以三个人加入计算,而每次组织活动这些团体会员单位都会到十几个人,所以队伍会更壮大。

13322_201008050107176.jpg

台湾质谱学会理事长谢建台教授介绍台湾质谱学会的情况

  台湾质谱学会有年会,每年会议时间是两天半,应大家要求,预计明年将变成三天半。“还有一些社团跟我们质谱学会是相关联的,比如蛋白质体学会、色谱学会,他们都跟我们有联系,所以其实我们不是单一的。我们周围的社团很多,会支持质谱学会的活动。”

  “我们学会一直组织春夏秋冬的Workshop,现在增加到每两个月一次(比如今年有6个)。每次Workshop有不同的topic/主题,到会有100 ~ 200人,大家可以讨论,所以每两个月就在不同的地方忙一次。”

  关于国际交流,每年ASMS(美国质谱大会)台湾都会参加70~80人,这次日本质谱年会暨第一届亚太质谱年会(2010年6月)参加100 ~ 120人。“在比上我们的人口的话,台湾参加国际质谱届交流活动的密度是最高的。”

  谢教授还谈到,参与国际交流很重要;而且还要努力做出好的国际期刊。华人在国际著名期刊如ACS、ICS等的投稿数都是最多的,但自己还没有著名的国际性刊物,台湾质谱学会将会努力。另外,还要努力争取举办国际会议。“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都很重要。”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casms.org/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李建军教授介绍了北美的情况。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会员和理事会成员都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所以有时又被称为是“北美华人质谱学会”。最早于80年代成立,那个时候参加美国ASMS的华人非常少。Tong Huayi(童华一)最早发起在ASMS上找一个晚上进行华人聚会,那时聚会大陆去的都是穷学生,台湾去的老前辈们请他们吃饭。后来定下来每年ASMS会议期间的每周二华人聚一下,即借助ASMS会议的平台,召开每年的年会,每年到会约220~300 人。

13322_201008050107174.jpg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理事长李建军教授介绍学会的情况

  相关链接:

  ASMS 2010上的华人质谱学会聚会

  ASMS 2009上的华人质谱学会聚会

   13322_201008050113251.jpg

 TongHuayi童华一             ShenShida沈世达             WangRong王融

  “到两年之前,美国华人质谱学会还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民间组织,还没有官方注册。两年前,王融教授(上任理事长)在纽约给我们学会注册了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组织。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正式、一方面可以接受公司的一些赞助。”目前学会包括董事会/顾问委员会,这里面主要是学会老前辈和创建者;理事会包括前任、现任和后任的理事长及其他理事。学会的理事们有分工,分别关注前沿发展、职业培训、公共关系/财政支持。关于选举,美国华人质谱学会还希望今后更多地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使选举更公正。

  美国华人质谱学会成立的宗旨是:(1)把北美华人联合起来,交流工作经验,并相互提供工作机会的信息。(2)近两年国内质谱发展很快,也可组织参与国内交流培训。四年前,沈世达(当时任理事长)倡议开一个华人质谱学会,把北美做质谱比较出色的华人请回国,和国内学者交流经验,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解决了国内学者赴美的经费和签证问题。

  而这几次华人质谱年会我们北美都会组一个团,一方面到国内交流,一方面也可以让国内学生了解北美学者的工作,潜在地可以招到出色的中国学生。其实,华人做科研是很出色的。ASMS每年有6000 ~ 7000 人参加,2004年美国有人按照ASMS作者名字统计,发现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华人。

  李建军理事长还专门表达了两点感谢:(1)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组织华人教授和华人在产业界的高层,到国内交流。“我们向这次中国质谱学会表示感谢,感谢学会提供赴会代表在国内的餐饮、住宿和考察费用。(2)非常感谢来参会的美国的华人,他们的国际机票都是自付的。美国经济现在不景气,很多公司来的人国际机票是自费的。“这点证明大家对参加华人质谱会,跟国内交流的愿望强烈,愿意为祖国作一些事。”

  “我很赞同昨天陈先教授说的一句话:‘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北美华人非常非常希望看到中国的质谱事业有一个腾飞!”


  香港质谱学会的情况(网址:http://www.hksms.org

  香港质谱学会的前任理事长蔡宗苇教授介绍了香港的情况。香港质谱学会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170多名会员,虽然相对于国内和台湾,是较小的组织,但香港人口仅700万,所以“密度还算比较大”。香港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比如签证),参加国际交流比较方便。“我自己多次参与国内、香港、国际的会议,也带动了香港和国际、大陆等的交流。”

13322_201008050107172.jpg

香港质谱学会的前任理事长蔡宗苇教授介绍香港质谱学会情况

  香港质谱学会每年有一个年会,除年会外,一般组织约6次活动,其中包括2~3次Workshop。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质谱学会是国际团体学会的团体会员,比如它是中国质谱学会和国际质谱学会的一个团体会员。

  谈到发展,蔡教授谈到:“我个人在美国呆了10年,早期(我90年)到美国每年都参加ASMS华人质谱学会聚会;2001年回到香港后,当过香港质谱学会的理事、理事长等。2001年学会还只有50个人,现在有170人,这还不包括大陆的学者经常来交流。”


  华人质谱研讨会的缘起 以及期望的作用

  2006年第一届华人质谱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2008年第二届在台北举办,本届质谱大会同时是第三届华人质谱研讨会。据李金英理事长介绍,事实上,未被统计的还有1999年在云南的一次,海外华人来了20多位参会。

  为什么会召开华人质谱研讨会,李金英理事长谈到:“我个人的感受,一是源于情结上的、二是技术上的。情结上是指大家都是中国人,希望能够聚在一起。另外技术上的发展需要不断交流,比如谢先生做离子源,蔡教授做二恶英,在国际上都很知名,他们的文章也被很多人引用,华人质谱研讨会将促进华人在质谱领域的交流。”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