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大连化物所举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与展望”报告会

2010.8.19

  8月12日下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特别邀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沈力平将军来所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与展望”主题报告。所长张涛主持了报告会,党委书记包翠艳出席了报告会,200余名听众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80余名来所参加DICP夏令营的优秀大学生们。

  沈力平研究员,长期从事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是我国航天医学工程和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生命保障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航天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首先,沈力平详细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概况。中国航天事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1999年“神舟” 一号飞行试验成功。2001年“神舟” 二号飞行试验成功。2002年“神舟” 三号成功发射。2002年“神舟”四号成功发射。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2005年 “神舟”六号飞船执行“两人多天”载人飞行试验成功。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执行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

  同时,沈力平介绍了大连化物所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参试单位之一,承担了“神舟”飞船相关专项的研制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无人飞船拟人代谢装置研制方面,该所提出的“固体耗氧材料模拟人体耗氧和产热”技术方案,真实地模拟了人体代谢的耗氧指标和产热指标,工作安全可靠,满足了工程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参加了无人飞船的飞行试验,解决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急需,在国内外载人航天领域属首次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确保飞船安全返回,保证轨道和姿态可控,大连化物所研制的肼分解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并广泛应用于资源1号、2号、三号卫星、风云2号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实践7号科学卫星、遥感1号、2号卫星。沈力平将军如此评价说:“长期以来,大连化物所为国家航天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后,沈力平介绍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包括载人航天在轨活动三大基本技术、航天员出舱的主要任务、出舱活动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他指出出舱活动技术既是载人航天的标志性技术,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应用性技术,受到国际航天界的高度重视。

  之后,沈力平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主要成就。历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显著增长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有力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8年来,创建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载人航天技术体系,突破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建设了基本配套的载人航天研制试验基础设施,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载人航天工程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量。载人航天工程的运行造就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中,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最后,沈力平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和未来载人登月、火星探测等航天发展展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明确的。近期目标是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试验型空间实验室,为空间站建设积累经验;中期目标是建立较大规模长期驻人的空间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能力;远期目标是未来的载人登月和载人火星探测活动。

  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必定为载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沈力平强调,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青年一代应该具有“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报告后,张涛代表大连化物所为沈力平赠送了“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贡献奖”奖牌。

  提问交流环节在听众的意犹未尽中结束。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