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科研平台如何真正共享和开放?

2010.8.31
头像

tianhua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导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处合肥,地理条件并不优越、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量也相对有限;但在这里,每年都孕育了多项大奖,包括各种国际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优秀博士论文奖……奥秘之一就是他们集中资源,打造了几个大型公共实验平台,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不仅有一流的仪器设备,更有经验丰富的仪器管理者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平台仪器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开放。仪器共享、开放平台,这些字眼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真正的开放的呢?分析测试百科网将带您揭开其中的奥秘……

  中心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实验中心,是中科大五个公共实验平台之一,也是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系统。中心始建于2000年初,由国家“985”一期工程和国家“211”工程专项经费拨款及科学院专项经费与校自筹资金建设而成。中心包括实验仪器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技术药物中试基地。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不仅对校内外开放仪器平台,而且实现了全天24小时开放;它是国家实验室、PI们科研的重要技术支撑,也获得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召开期间,中心主任王光辉教授和罗昭锋老师向本网记者介绍了中心实现平台开放的一些经验。

27501_201008311243341.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27501_201008311245221.jpg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王光辉主任

  集中资金建平台 PI享受真正的实惠

  中国科技大学把拿到的科研经费集中起来,建了五个平台,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就是其中一个。这种集中带来的效果是:

  1) PI可以使用多种大型设备。PI/教授的资金购买大型仪器其实都有困难,很多是无法购置;或者是购买了一台,购买不了另一台。而平台购置大型设备是全面的,可以让每个教授都能得到真正的实惠,为科研提供利器。

  2) 教授自己的经费只需购买一些小型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用于实验室的基本运行。

  3) 对于吸引人才有好处。这正所谓“筑巢引凤”,很多归国科研人员,一到这里就可以开始工作,甚至是在没有任何设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立即开始科研工作。

  规范的管理制度 确保中心的稳定运行

  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的“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上,很多其它科研单位平台的老师们谈到设备购买、学校支持等问题。比如:设备往往是某个归国的PI要求购买的,购买的理由往往是“在国外就用这套仪器”,结果中心的老师在设备购置时的话语权不够,导致后来的仪器验收、共享程度都存在问题。而中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在这方面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平台的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倡导并建立了公共平台,并曾直接负责管理,对平台建设的意义、作用、规范、制度等都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可以从学校层面上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

  而在仪器采购方面,科学实验中心也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据中心主任王光辉老师介绍,中心购买仪器的流程是,首先由各课题组专家或者实验中心根据用户需求,提出仪器购买需求,搜集厂商的报价;然后由施蕴渝院士等8位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论证购买的必要性;按照仪器需求程度的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由实验中心根据实际经费状况依次购买,

  所有的大型仪器都放在平台,大家享有平等的使用权。这样做的好处是,仪器统一采购,公共使用,大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在管理方面,中心的设备实行非盈利性的收费管理制度,主要用于后续的仪器维修、补充常用耗材,更好地保障仪器的正常使用。

  但在科学实验中心这类平台的运行管理中,参与研讨会的各学校和科研单位的老师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即如何让平台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发展。有些学校介绍的经验是:让平台的工作人员比课题组的科研人员有更快的晋升速度;或者让平台的老师直接参与课题研究。据悉,中科院系统正在筹划鼓励一线仪器管理人员开展实验方法的创新研究,不久的将来一线的仪器管理人员将有独立的经费来源。中科大科学实验中心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他们在中心也配备了一些基础实验条件,让平台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完整的课题研究。中心还自己开发了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的用于Biocore仪器的芯片。

本文中所提到的厂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