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张耀明:屋顶太阳能发电为期不远

2010.9.0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十大当代发明家、全国首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获得者……把这些光环与“帕金森病患者”叠加在一起,可能吗?

  在东南大学第一眼见到张耀明院士,记者不禁为之一震。他看起来虽还年轻,说话中气也蛮足,但已身患帕金森综合征10年。在我们采访时,他甚至无法完全控制手臂的颤抖。他说,每隔几小时就得服药一次,否则就无法站起来。

  “心若在,梦就在。”10年间,张耀明不断与日渐严重的疾病“交战”,争分夺秒地开展太阳能综合利用研究,一次次地刷新这一领域的标高。如今,他和他的团队离梦想越来越近。

  边研究太阳能,边对付帕金森

  毕业于应用物理系的张耀明,在玻璃纤维和非通信光纤领域遨游了30多年,取得了众多令人称羡的成就。57岁时,他突然掉头“杀进”一个新领域——太阳能综合应用。

  “我对太阳能的兴趣并非心血来潮!”张耀明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资源和能源的日趋枯竭、人类生活环境的空前恶化。从长计议,迫切需要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的利用。据推算,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6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2005年,在南京市领导支持下,张耀明带领他的团队首次在国内建成了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揭开了国内太阳能热发电新的一页,因此很多媒体称他为“阳光院士”。

  10年来,张耀明还不得不分出精力对付越来越重的帕金森病。“久病成医”,他摸索了一种独特的食物辅助疗法,每天坚持服用蚕豆荚研磨的汁液,这个办法,他说“很管用”。为了正常起居、翻身,他还自己动手,设计了一张可升降、侧翻的电动床。

  期待“亿座屋顶用上太阳能发电”

  “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是大幅降低光伏电站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能源领域难关项目。在南京经过深入细致试验后,去年起,张耀明和他的团队分兵在厦门成功地搞起5千瓦机组屋顶发电试验。今年底,科研团队将在南京浦口和厦门同安建成300千瓦的示范电站。

  “现有的试验机组,在获得同样多电能的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用量不到普通平板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五分之一。”张耀明说,此外,该机组在运行中每发电1度就可产生3度电热水,光热综合利用效率可达60%左右。这对家庭和许多工厂用电、用热水来说非常划算。“如果这项技术大规模运用,在阳光充裕地区,它的成本可由目前每度电1.5元降到0.5元,与煤电相当。”

  张耀明说,这个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技术虽基本成熟,但还得经得起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时间检验。他相信,1—2年之后,随着设备的稳定性得到实践验证,该项技术即可得到大规模推行,“我最期待的是,将来500座中小城市的亿座屋顶上建起太阳能电站,一座座‘阳光城市’遍布中国,阳光又被人们充分利用,蓝天白云又重回天空!”

  “小时候为分数、长大后为金钱(经费),这种教育和考核制度,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十分不利”

  “搞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张耀明说,在他身边有不少优秀人才,但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放眼南京乃至全国,我们都需要大批热爱科研、甘愿献身科学的年轻人,真正把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当作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而不是眼睛只盯着‘项目’、‘经费’和‘考核’这些外在的功利因素。”

  在张耀明看来,抓自主创新不能就事论事,一是要支持那些有难度的技术项目,支持那些敢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险而勇于献身的人;二是要从人才、氛围和机制上全盘考虑,从娃娃抓起。

  “我们教育小孩子,从小就‘填鸭’,上小学就非常苦、非常累,孩子的创造精神、探索兴趣过早被扼杀。前几天看到报道,有几个才读高三的女生就因高考压力绝经,真是令人痛心!”张耀明说,“不仅是学生,现在不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也在量化考核压力下大搞短平快,满足于多发论文,缺乏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小时候为分数、长大后为金钱(经费),这种教育和考核制度,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十分不利,必须痛下决心,坚决予以改变!” 

  院士小传

  张耀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玻璃工业协会会长、南京市科协主席。先后主持和承担20多项国家、部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6项。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