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小本经营只重收入 “农家乐”卫生堪忧亟待规范

2010.9.15
  “鸡是现场宰杀的,没想到吃完两个多小时后就开始腹泻,想回去找老板理论时才发现没有要发票,只好自认倒霉,下次吃农家饭一定要选择干净卫生的。”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洽谈生意的北京客商金先生,因在乌市周边一家“农家乐”用餐造成腹泻而郁闷了半天。近日,记者走访了乌鲁木齐周边的一些“农家乐”,发现了一些问题。

  几乎没有消毒设施

  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子村,村里主要道路两边都挂着“农家乐”的牌子。记者随意进了几家,发现多数“农家乐”由两间平房和一个小院组成,记者没有看到这些“农家乐”有卫生部门或工商部门颁发的相关证照。

  随意进入一家“农家乐”的厨房,记者看到桌子上杂乱不堪,生鸡肉和熟牛肉混放着,油麦菜等青菜堆在肉的旁边。“都是干净的嘛,地方小,摆不下。”炒菜的老板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多数“农家乐”卫生状况堪忧,厨房墙面被油烟熏黑了,地面看起来又脏又乱,到处是择菜后丢弃的垃圾。

  记者了解到,多数“农家乐”都是夫妇两人经营,一些食材也是从外面买的而非农家自产。“夏季游客多能挣上钱,冬季就不做了。人少的时候还能从附近人家买些土鸡,人多了就只好上街买,买回来的不一定是土鸡。”一户“农家乐”的老板告诉记者。记者发现,“农家乐”几乎没有消毒设施。“消什么毒啊,农家的东西最环保!”这名老板说。

  据了解,乌鲁木齐县“农家乐”集中连片经营的有三块区域:水西沟镇方家庄子村、平西梁子村和北郊安宁渠镇的40户桃园,总共有345家。由于旅游热,还有许多“农家乐”悄然而起却没有到乌鲁木齐县旅游局备案,实际数量远多于345家。

  吃出问题也没有凭证

  一名经营“农家乐”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家庭式或承包经营的“农家乐”服务质量差是因为很多游客只来一次。卫生条件差是因为多数“农家乐”小本经营,只注重收入。此外不开收据和发票,游客就算吃出问题了也没有凭证。人气旺的时候,“农家乐”老板往往兼服务员,甚至全家总动员,还会将剩菜端给客人。

  新疆昌吉杜氏旅游总经理杜文说:“经营规范、占地面积大的‘农家乐’成本高,家庭式的‘农家乐’会通过少雇或不雇用服务员、用料以次充好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是害了自己,伤了游客。‘农家乐’的市场不稳定,淡旺季很明显,很多农民盲目跟风,服务质量差,对旅游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农家乐’须出台一个囊括环境、价格、特色等内容的行业规范性标准。只有统一规范管理,打造特色服务,‘农家乐’才会发展得更好。”

  旅游衍生行业监管难

  自治区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代兴善告诉记者,目前新疆从事餐饮服务的“农家乐”超过2000家,在自治区旅游局登记的星级“农家乐”有360家。自治区旅游局只对4星级以上的“农家乐”进行管理,三星级及三星级以下由当地旅游局备案后上报自治区旅游局,由当地旅游局管理。由于很多经营者缺乏受监督和受管理的意识,既不备案,也不申请星级鉴定,造成了无法监管的局面。

  “事实上,‘农家乐’不属于旅游部门管理,它仅仅是旅游的衍生行业。由于很多‘农家乐’发展成了景区,我们才将其纳入管理范围,管理起来有难度。‘农家乐’应该是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监管的一个行业。”代兴善说。

  自治区旅游局执法总队队长李飞告诉记者,开展短期旅游接待服务的“农家乐”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游客现场购买农民家饲养的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现场宰杀的畜禽都没有经过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无法分辨。有些“农家乐”的厨房、碗筷缺乏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卫生标准。有些“农家乐”甚至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野生动物。

  “‘农家乐’是一个新兴产业,总体上还是一个尚未规范、管理滞后的市场,多数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而形成的。旅游管理部门在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的同时,应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李飞说。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