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脱氢酶(ADH)

2024-4-19 12:39

49%E5%AE%98%E7%BD%91banner-%E9%86%87%E8%84%B1%E6%B0%A2%E9%85%B6ADH-CN.png

脱氢酶作为酶类,负责氧化和还原羰基团,特别是醇类。这些酶的活动主要依赖于NAD(P)H。在醛和酮的还原过程中,经常采用面包酵母。

当涉及到涉及孤立酶的还原时,作为氢化物供体的辅因子NAD(P)H必须按化学计量使用,或者通过NAD(P)+的原位还原进行再生。这是由于反应相关的高成本所致。

回收NAD(P)H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第二种酶以及可以被氧化的合适底物。这种组合的一些例子包括葡萄糖与葡萄糖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以及醇与醇脱氢酶。

9431.png

甲酸脱氢酶通常被用作一种酶,用于将甲酸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促进从NAD中回收NADH。虽然这种方法在将羰基团还原为醇和胺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它并不适用于回收NADPH。

 

参考文献

9432.png

在两相反应介质中进行不对称生物催化还原酮类时,通过原位辅因子再生,两种酶——ADH和FDH——均能保持其稳定性。对于水溶性较差的酮类,采用底物浓度超过10mM进行还原反应。这导致形成了转化率优异且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醇类。

H. Groeger, W. Hummel, S. Buchholz, K. Drauz, T. V. Nguyen, C. Rollmann, H. Huesken, K. Abokitse, Org. Lett., 2003, 5, 173-17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ol0272139

 

9433.png

通过精心选择适合的酶,特别是醇脱氢酶(ADH)和辅因子循环酶,可以在NADP+循环存在的条件下有效地执行NADH辅因子循环。这能够实现仲醇的整体(R)或(S)选择性消旋或立体异构化,为化学密集型的Mitsunobu反转过程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绿色”替代方案。

C. V. Voss, C. C. Gruber, K. Faber, T. Knaus, P. Macheroux, W. Kroutil,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3969-13972. https://doi.org/10.1021/ja804816a

 

9434.png 

斯氏假单胞菌NCIMB 8195展现出显著的催化活性,能够高效地消旋一系列不同的仲醇,使得(R)-醇的产率达到了高达90%。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生物转化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水平的相应酮类,这暗示了(S)-醇通过连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发生了立体异构化。

G. R. Allan, A. J. Carnell, J. Org. Chem., 2001, 66, 6495-6497. https://doi.org/10.1021/jo015770n

 

阿拉丁官网:https://www.aladdin-e.com/


领域: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