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水资源系列】——开启计划用水无纸化办公时代

2022-11-06 02:26

为什么要建立计划用水系统?  计划用水是水资源管理中一项管理取水户的日常工作,也是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红线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水利部印发《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水资源[2014]360号),办法第二条规定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用水单位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管理机关提出下一年度的用水计划建议;管理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下达所管辖范围内用水单位的本年度用水计划。  新增用水单位应当在用水前30日内提出本年度用水计划建议,管理机关收到建议之日起20日内下达。        用水计划一经下达,严格执行。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水计划的,取用水户应提前15个工作日提出申请。管理机关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定或备案。传统计划用水工作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在传统业务流程中计划用水的时效性和数据合理性常常由于工作量集中,纸质流程繁杂,数据审核困难等原因受到影响。  一、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 每年水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取水户进行计划用水申请,并对提交的计划进行审批。由于计划用水这项业务的时间特点,这项工作主要集中在每年12月至次年1月进行,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  二、对计划水量有较高的合法性、合理性要求 由于计划用水下达的计划用水量与水资源费征收关联,同时计划的水量分配、年度计划用水量需参考取水许可证中审批的水量上限,故对计划水量有较高的合法性、合理性要求。     东深电子水资源计划用水系统,通过对传统计划用水模式的深入剖析,从以下几点出发在满足计划用水业务时效性要求的同时提高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技术基础支撑。  -内外网结合,优化流程  每年12月定期初始化计划用水报表,从外网提供入口给取水户申请,内网审核批复,同时也满足调整计划需进行的申请流程。  -台账数据支撑,优化填报质量  在已建立的取水许可台账基础之上,共享取水户的基础信息至计划用水,减少取水户填报工作量;以许可水量为基准校核计划水量合理性,简化审批机关审核工作。  -建立超计划取水预警机制  通过系统进行计划用水申请并通过的取水户,审批机关可将计划取水量作为预警线,在线监控取水户是否超计划取水,实实在在将用水总量红线控制管理到每个取水户身上。除此之外,还可将计划取水量运用到水资源费征收等与取水户关联的业务中,真正实现一户一档的作用。

1667672780654535.jpg

系统截图1667672776628885.jpg

系统截图


领域:环境水/废水/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