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15台式扫描电镜带你看世界——台扫电镜下的贝壳

2023-3-11 12:05

1678507483804694.jpg

图:美丽的贝壳(本图来源于百度图库)

      海边随处可见美丽的贝壳,这种外壳结构是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其中95%左右的成分是碳酸钙。贝壳具有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构,且因其多级层状结构而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等优良特性。

      既然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壳,那为何我们在沙滩上捡到的都是壳,软体动物去哪里了呢?

       小编一位学生物的朋友很残酷地告诉小编,这些贝壳里的软体动物都是被海螺吃了。

       What?贝壳这么硬的壳怎么会被看似”憨厚"的海螺刺穿?

       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使用泽攸科技开发的ZEM15台式扫描电镜探索一下吧。 

1678507484832878.jpg

图:贝壳拼成的泽攸科技LOGO1678507484865697.jpg

图:海边拾取的贝壳 

      乘着度(KAI)假(HUI),泽攸科技的小伙伴们从海边收集了一些美丽的贝壳,经过简单的制样后放进了ZEM15中开始拍摄。 

1678507485484586.jpg

图:500倍下的SE形貌像(BY ZEM15台式扫描电镜) 

     500倍下已经可以看到贝壳表面的"砖-泥"组装结构,正是这种稳定结构,使贝壳具备了韧性好、强度高等特点。

      这么强大的防线是如何被攻破的呢?

1678507486520893.jpg

图:1000倍下可以看到一些孔洞结构(BY ZEM15台式扫描电镜) 

1678507486147475.jpg

图:2万倍下的孔洞特写(BY ZEM15台式扫描电镜) 

1678507487706696.jpg

图:3万倍下的孔洞特写(BY ZEM15台式扫描电镜) 

      放大到3万倍后,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直径5微米左右的孔洞。显然,海螺如果要吃掉贝壳内的软体动物,这些孔洞太小了。关于这些孔洞的形成,小编有四种猜测:

    (1)海螺或者其他猎食动物为了在贝壳上打孔捕食,需要利用身体坚硬部位对贝壳进行"夹持","夹持"过程中留下的孔状损伤;

   (2)海螺或者其他猎食动物分泌的酸性物质在贝壳上腐蚀出孔洞结构;

    (3)贝壳在海中随波逐流,在海水的腐蚀和海底岩石的碰撞作用下形成孔状结构;

    (4)其他微生物在贝壳表面寄生钻孔形成;

     小伙伴们,真相究竟如何,你们怎么看呢?

  

      微观世界里有着许多无法猜测的精彩,但这不也是世界的美妙吗?

1678507487747912.jpg

ZEM台式扫描电镜 

      ZEM15的电子光学系统、探测器、电路控制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和操作软件均为泽攸科技自主研制。特别研制的电子光学系统设计,使拍摄图片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配合很高的信号采集带宽,可以在视频帧率下高质量的流畅显示样品。只需鼠标就可完成所有操作,无需光阑对中等复杂步骤。主机集成高压及控制系统,是目前市面上体积较小的台式扫描电镜,便于移动,安装无需特殊环境。


领域:生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