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袁騉:检测市场开放将带来技术人才需求变化

2015.9.15
头像

丁齐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全社会对中国制造质量提升、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起到保障功能的分析检验实验室也因此被推动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分析检测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当前分析检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怎样?分析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带着这些问题,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保生物系系主任袁騉。

144132_201509151000321.jpg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保生物系系主任 袁騉

人才更新落后于检测设备更新

  “2015年之前,分析检测技术人才理论需求极大,但实际需求很小,这是很矛盾的事,”提到这一点,袁騉也感到很无奈。他给我们简单地说明了一下这个问题——我国近几年对检测设备资金投入非常大,但是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却跟不上。原来只是化学操作,现在需要用仪器操作,但是国家并没有支持人员培训的相应费用投资。另外仪器设备买来以后,理论上员工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但是,有人由于年龄等原因无法再学习,但又不能辞退,由于编制等问题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无法加入,设备只能束之高阁。因此理论上新进设备需要很多技术人员来充实检测岗位,实际上很少,设备的使用效果极差。

  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袁騉指出,设备的投入产出实际上与每个单位的政策有关,政策灵活的单位仪器使用效果较好。袁騉说:“常见的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研究单位申请课题,然后跟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高校的研究生来做实验,研究单位的课题费来支持研究经费。还有一种办法是外包,即将检测任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公司,这个办法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

市场化改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全国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检测在向完全放开的趋势发展。”袁騉说。

  2005年8月1日,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将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这两方面都给中国的分析检测行业带来了变数。随着“中国质量发展纲要”的印发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的分析检测市场将会以怎样的形式放开?“就环境保护检测运行模式而言,‘山东模式’将获得比较好的认可,即环境保护的所有机构不再进行具体的检测操作,而是实行“赎买”政策。”袁騉说,“打个比方,山东省环保局每年都要将各个地方的重点监测点位定下来,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做第二年的监测规划。然后将规划报到环保局,由各级环保部门对社会公示,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可以参加投标,中标检测机构需定期将检测数据反馈给环保部门,实质上就是检测服务的外包。环保局会单独认定一个检测机构,由该机构去抽查中标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以监督和保障检测机构在质量要求范围内工作。这样,环保部门只需要应对环境应急监测。目前国家打算通过这种方式将食品安全检测和环保检测的市场完全放开。”

  “国家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发全的投入是巨大的,以北京为例,2015年总投入不低于100亿元;在食品安全方面,北京仅2014年就投资了10多亿元。”袁騉说。

  检测市场放开,意味着竞争加剧,以前很多指定检测机构式的办法,将为招标等方式取代。

  无论通过何种形式来放开分析检测市场,该行业的竞争格局都会形成,这将大大刺激分析检测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袁騉认为,这种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检测技术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分析检测技术人才的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人员的培训会得到保障,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会大大增加。

培育适应需求的分析检测技术人才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保生物系共有三个专业,一是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二是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三是药物制剂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为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三个培养层次。“中级工培养目标是打基础,高级工培养目标是学习针对性的技能,技师的培养目标是解决问题。”袁騉说。

  袁騉介绍,为了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行更好的对接,环保生物系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在进行不断探索。目前,学生所学专业课是“一体化”课——把企业的过程操作引入到学校课程中来。通常,在企业中是领导把检测任务(包括任务单、样品以及给出结果的期限)指派给员工。该过程引进到学校课程中,首先要把这个过程分解开来——第一步是接收任务,第二步是制定检测计划,第三步实施检测,第四步交报告,第五步知识扩展。然后对学生进行一步步指导。整个流程下来,学生能学会如何进行一个项目的检测。但弊端是学生无法判断整体检测结果的好坏。

  “水质的检测检测项目可能有上百个,如果学生只对其中的某几项进行检测,即使检测结果合格,也无法从整体上判断水质是否合格。而我们需要学生不但具备基础的检测技能,还要从整体上对被检物质的品质有所认识。”袁騉说。

  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教师能力的提升,“今年暑假,我们抽出了三周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未来的3~5年,每个假期都会对教师进行培训。先解决课程问题,再解决层级问题,不同层级的教师对别的层级的知识要有所了解,然后再找一部分人来把握整体。”袁騉说。

  袁騉介绍,在针对社会需求方面,把企业人员请进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使师生更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需求;另外,学校还引入了第三方检测企业。在学校建立分析检测中心,把企业检测项目放到学校来做,让有能力的教师带领技师班学生或高级班的优秀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日常检测工作中。企业检测任务的项目齐全,解决了前面提到的整体性的问题,而且学生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另一方面,检测中心技术人员也可以参与到日常教学中。目前生物制药系打算用这种方式建立环境和食品专业检测实验室,并作为重点开发的项目。据袁騉介绍,该项目最终目标是做成国际比对实验中心,参与到中国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中。

  据袁騉介绍,环保生物系以前实行的是“三年制+两年制”的学制,即初中毕业上三年达到中级工,再上两年达到高级工。从2015年起开始招收5年制学生,即在学校学习四年,企业实践一年。为了保障学生质量,环保生物系将实行淘汰制,对末位学生进行淘汰;另一方面,环保生物系会从所有的学生中抽出约五分之一比较优秀的学生,从第三年开始作为学制技师培养三年,作为学校的品牌培养。

  “在当前中国分析测试行业发生剧变的环境下,我们要适应地,培养出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中国制造’提供有力保障。”袁騉说。

附:袁騉简介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监测与生物制药专业系主任,长期坚持在一线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工作,教龄超过31年,讲授过《化学分析》等近20门课,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2009年参与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一体化改革试点以来,从事讲授《水质金属离子指标》、《水质理化指标检测》、《水质采样与营养盐指标检测》等3门一体化核心课程。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建设工作,并以优异成绩验收过程;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建设工作,已完成了两次阶段性验收;以第三参与者身份,参与科技部《国家标准物体系建设与安全》建设工作;2010年帮助《巴索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不同添加剂对水质适应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解决了“水溶性切削液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稀释”后,切削液出现沉淀和腐蚀工件的现象;2011年与西城环保局检测中心合作,完成余氯标准溶液的研制工作;2013年与北京市城市污水监测总站合作完成了挥发酚检测课题的研究,解决了去除对人体有重大危害的三氯甲烷萃取剂使用疑难问题,为分析企业中环保操作做出贡献;2014年与北京试剂研究所进行《四氟硼酸锂规格及检验方法》企业标准的制定研究。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保生物系简介

  环保与生物制药系是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特色专业,专业系培养化学分析检测相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有:食品加工与检验、环境保护与监测、生物制药。该系教师力量雄厚,拥有“北京市食品专业市级专业带头人”李曙光、“北京市优秀教师”袁騉、“北京市优秀教师”轩书堂、“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李椿方等多位北京市名师,其中教师学历:博士2名、硕士5名、本科14名,职业技能等级:高级技师8名,技师13名,教师职称:高级讲师5名,讲师16名。该系还有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过7000万,部分仪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设备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ICP-OES、紫外光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电位滴定仪、极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该系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课程教学全部采用“一体化”模式,课程从实际工作中来,学习过程遵照“工作六步法”,技能训练带动理论知识点学习。核心课程有《水质理化分析》、《水中有机物指标分析》、《大中型仪器维护保养》等。毕业学生100%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证书)。

  目前,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连续多年就业率100%,就业单位有: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排水集团、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锦绣大地检测中心、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分析测试百科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