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调料“毒瘤”,不能搞“割韭菜”式执法

2017.1.17
头像

小编

   独流镇俨然成了食品安全的“毒瘤”。

   据报道,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调料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一些家庭作坊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等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个“北方调料造假中心”每天有数千件假调料流向全国,一些黑心老板因此发了家。

   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黑作坊甚至把工业用盐用于调料食品。众所周知,工业用盐含有大量杂质,以及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绝对不允许食用。这就不仅仅是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了,刑法规定:生产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可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独流镇对食品安全之“毒”,不言而喻。

   检索新闻可以发现,早在2005年执法部门就在查处独流镇的假名牌调料黑窝点,2009年、2010年、2011年,也都可检索到类似的执法行动。一方面,独流镇的黑窝点一再被曝光、执法;另一方面,却是独流镇作为“北方调料造假中心”的这面黑旗,屹立不倒,成为了威胁食品安全的“毒瘤”。这说明什么?

   虽然,不能够随便扣上地方保护的帽子,但现状至少说明,目前的执法、监管还是存在问题的。造假窝点一直在“被割韭菜”,却没有从根本上切除病灶,所以屡屡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的记者和前往打假的王守义十三香公司,对于当地的造假窝点使用工业盐等情况都能摸得一清二楚,那么,为什么当地职能部门反而没有那么敏感呢?更要追问的是,当记者和王守义公司人员以及静海区刑警,撞破某黑窝点时,有自称房主的人居然以假冒产品与王守义公司无关为由,要求打假人员离开。李鬼反而不怕李逵了,当地造假参与人员哪里来的底气?这说明当地的食品安全的局部环境坏了,造假者没了羞愧、恐惧、敬畏之心。

   对于流独镇这种存在了十多年、规模上亿的食品安全“毒瘤”,不能再延续之前那种“猫抓老鼠”、割韭菜式的执法,不能年年搞执法、年年有“业绩”,但就是不见地区性的造假窝点收敛、消失。

   相反,必须做到除恶务尽,全面肃清当地食品调料造假的病灶,彻底纠正当地不把造假当犯罪的微环境;必须严厉处罚、严肃问责,让造假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刑法》《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条俱在,关键是执法能不能下决心彻底斩断这个黑色产业链。如果执法者下不了决心,那么就应该实施最严格的问责。

   对于京畿附近的食品安全“毒瘤”,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姑息。

光明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