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2011.5.06

  5月4日,广东省科技厅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华南植物园主持召开了由该园负责完成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广东省林科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华南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广东省林科院院长张方秋研究员担任主任。华南植物园领导任海、魏平和相关课题组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了鉴定会。

  该成果由任海、邢福武、段俊、马国华、张奠湘研究员等负责的6个课题组经顶层设计,历时8年完成。科研人员系统开展了分布于华南的报春苣苔、伯乐树、四药门花等28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生物学研究;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集成方法进行珍稀濒危物种回归的新模式;揭示了报春苣苔、虎颜花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机理。该成果通过成功的易地回归,澄清了当前学术界的争论,从而证明在气候变化情景下,人类可以帮助珍稀物种迁移/定居。课题组还将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与有关单位合作建立了5个种9个回归示范点及2个苗圃生产基地,开辟了珍稀濒危植物产业化的新途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9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该成果完成过程中共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23篇,国际会议报告5篇;国家咨询报告2份;申请国家发明ZL6项,获授权4项。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成果报告,通过质询及实地考察组培温室后认为,该成果建立的“选取适当的珍稀植物,进行基础研究和繁殖技术攻关,再进行野外回归和市场化生产,实现其有效保护,同时通过区域生态规划及国家战略咨询,推动了整个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和利用”保育模式,在全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利用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成果在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机理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集成生物技术与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3393_201105091052511.jpg

鉴定会现场

33393_201105091052512.jpg

专家组实地察看组培温室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