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深圳一年半落户6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2018.5.17
头像

丁齐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3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基础性研究,是深圳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每到傍晚,汇集了一大批摩天大楼和“超级总部”的深圳湾就会灯火璀璨,这与30多年前的图景相比,已是霄壤之别,甚至与5年前相比,都是“焕然一新”。深圳湾正迅速崛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创新明珠。

  从要素集聚到生态跃升,深圳湾的创新发展可谓是近年来深圳以超前理念布局创新产业、营造创新环境,实现从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变的一个生动注脚。

  图为徐扬生校长向阿龙·切哈诺沃教授赠送礼物。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深圳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科技、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着力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全链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活力之都。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这座已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正在“高位过坎”的超大城市,又将如何进一步强化创新优势,助推创新要素高效转化成创新价值,并为全球创新生态体系探索出中国路径?

  1、攻坚源头创新

  一年半落户6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

  “诺奖得主在深圳扎堆了!”从2016年10月至今,短短一年半时间,深圳已先后设立6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他们的聚集为深圳探寻更前沿、更尖端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注源头创新,是深圳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一直以来,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毋庸置疑。但相比之下,基础学科和源头创新则是一块不容回避的短板。

  在此背景下,立足源头创新,为实现创新能力再突破,2017年深圳全面启动“十大行动计划”,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积极筹建了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组建基础研究机构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海外创新中心7家,新增福田区、腾讯等3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1家和创新载体195家。目前在深圳,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建成使用。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到1617家,其中国家级110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深圳坚定不移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2018年1月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规划建设国家级综合性科学、技术中心为抓手,加快推动创新能力再突破。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聚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争取若干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落户,集中力量打造大科学装置群。

  与此同时,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提出建议:“希望在国家实施‘十三五’科技规划过程中,支持深圳更广、更深地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计划。”

  “深圳最初的定位是经济特区,并没有布局大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平台,但如今,深圳作为南方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重镇,所承担的角色与使命和原来不一样了。”刘若鹏说。

  图为深圳国家基因库。重大基础研究设施是源头创新的重要载体。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2、紧盯新兴经济

  培育“独角兽”壮大“500强”

  源头创新之外,多年来,深圳经济能够实现有速度有质量的发展,还得益于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走向,一次又一次地踏准了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的节拍。

  走进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智园的研发中心,仿佛进入了机器人的王国。“研发人员几乎人手一台测试机器人,随时测试。”优必选副总裁和研究院执行院长庞建新告诉记者。在优必选,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

  优必选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长为估值超过4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公司。

  从南山智园向南出发,大约30分钟车程,位于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的是另外一家“独角兽”企业——奥比中光也凭借“黑科技”频频刷爆网络。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奥比中光的3D传感技术已被应用在多个领域:机器人、智能家居、汽车辅助驾驶、3D刷脸支付、体感沉浸式游戏……成立于2013年的奥比中光,正凭借自主研发的3D传感摄像头成为亚洲唯一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也是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四家。

  “当每一波新经济浪潮袭来,都有一批深圳企业站立潮头,深圳才算是成色十足的创新之都。”对于创新之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憧憬,但是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有共识。

  以实施新经济培育壮大工程为抓手,深圳不断加快推动创新经济再升级。根据相关计划,深圳将在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抢先发力,构建新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一批“独角兽”企业和若干家世界500强创新型企业。

  今年,深圳将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规划建设石墨烯产业基地,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等创新型产业。

  3、营造创新生态

  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要素集聚之外,良好的创新生态,一直被认为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知识产权到底有多值钱?侵权产品或者商品的非法经营额如何认定?赔偿金额又该怎样计算?2017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意味着,深圳经济特区将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根据该条例,被认定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将在3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参与政府采购,也不能获得政府的奖励、资助等。对于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还规定了最低5万元的处罚标准。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高水平打造知识产权强市,是深圳实施创新生态营造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深圳先后制定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高等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不断优化创新生态。

  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加快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深圳还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市,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018年3月26日,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设立,首期规模为50亿元。天使母基金将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满足深圳企业早期融资,助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接下来,深圳还将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探索设立科技金融租赁和科技保险公司,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加快建设风投创投中心城市。

  “改革是土壤,创新成果是花朵。”采访中,不少观察人士表示,如今的深圳,正像一块磁石,把所有创新资源都吸引过来。进入“深水区”,深圳如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以“链式跃升”赋能未来,令人期待。

  代表建言

  深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

  对于深圳将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活力之都,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共同联名提交的一份建议,给出诸多宝贵经验。

  这份《关于在深圳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呼吁,在深圳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议认为,此举不仅有助于国家创新战略力量的区域布局,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成果辐射广阔、创新范式自我迭代、在全球创新价值网络中持续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协同创新区域,还能有效发挥深圳改革开放前沿、市场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发达、创新创业活跃的优势,以产业创新牵引技术创新、带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孵化技术创新、催生新兴产业。

  建议指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有效整合粤港澳三地高端创新资源,结合深圳本地区的学科基础布局一批前沿和交叉学科平台建设,推动在信息通信、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深海探测等领域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集群。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议支持深圳建设多层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深圳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重点方向和优势领域,稳步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建议支持深圳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议参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模式,恳请国家科技部等相关部委与深圳建立部市会商机制。

  三是建议支持深圳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希望在国家实施“十三五”科技规划的过程中,支持深圳更广、更深地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进一步发挥深圳在科技和产业结合发展上的成功经验,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四是建议支持建设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支持深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系统提升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协同创新能力。

  五是建议支持深圳在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和国际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支持深圳全球遴选和发掘前沿领域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企业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招聘、科研资助制度。完善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居留制度,在申请永久居留、延长居留期限、过境免签、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构建便捷高效的创新要素出入境通道,提升与全球创新网络节点的交流可达性。

南方日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