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破解红外线的奥秘

2018.6.13
头像

陈羽熙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近期,黄志明和团队采用窄禁带半导体成功实现0.3—3.0太赫兹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太赫兹探测器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期刊“先进材料”上。

 

  黄志明这样形容这项成果,提出了通过光子的波动性产生新型光电效应独特理论,这证明了室温太赫兹光电探测的可行性,这一研究成果为太赫兹探测技术的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磁波辐射,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正是因为发现了红外的应用魅力,人们才进行了各类产品的开发。目前针对红外技术的应用产品,已经覆盖到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各个领域。围绕红外技术出现的新发明新应用,也才能常常带给人们惊讶和感叹。”黄志明说。

 

  因为热爱红外线科研事业,1999年,黄志明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3年评为研究员,2005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随后,他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

 

  这一路走来,让黄志明在红外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让他培养起国际化的研究视野,也积累了丰厚的学术研究和项目经验。

 

  “虽然在新加坡的生活条件优渥、工作节奏轻松舒适,但当我看到国内在红外基础研究方面依然落后于世界水平的现状之后,依然选择科研报国的道路,回国发展我国的红外与太赫兹研究。”黄志明说。

 

  回国后,他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就集中在三个方面,半导体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光电特性、红外物理与器件和太赫兹产生与探测技术研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他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由黄志明主持完成的项目包括:中科院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项目、国家973子课题等。在项目中,他实现了2—12.5微米单色仪分光宽波段红外椭偏振仪器,实现了红外光学常数准确测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黄志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10余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黄志明还发展了红外材料基本光学性质色散模型公式、人工特异材料虚拟电流回路等原创性理论模型,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同并重点引用和应用;带领团队开展了室温热敏薄膜探测材料器件研究;开展了太赫兹产生与探测研究工作,实现了频率连续可调、窄线宽、高功率太赫兹脉冲光源;发现了基于窄禁带半导体高性能新原理室温太赫兹探测器,并实现了太赫兹成像演示。

 

  “团队经过日夜不懈的努力,在红外薄膜材料器件研究方面取得崭新突破,实现材料生长、物理机理研究和器件制备,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黄志明说。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