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突破!病毒疗法将致命脑瘤3年生存率提高5倍!

2018.6.27
头像

梦幻般的艾克西利欧

Nothing is tur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一篇发表在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研究引起了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来自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宣布,一款突破性的病毒疗法显著延长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命——历史数据表明,这些患者的3年生存率只有4%。而经过病毒的治疗后,这个数字猛增5倍,达到了21%。

  20岁的死亡判决

  2011年,史蒂芬妮(Stephanie Lipscomb)还是一名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刚刚度过20岁生日的她,可以畅想人生的无限未来。

  但意外悄然而至。

  史蒂芬妮在读大学时,总是感到头痛。一开始,她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我们都知道,头痛不是什么罕见的症状,发生在每天拼命学习的学生身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偶尔没睡好觉?咖啡喝多了?或许每一次头痛,我们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直到对大脑的一次扫描,史蒂芬妮才发现了自己头痛的真正原因——脑部肿瘤。医生告诉她,这是一种叫做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肿瘤,病情已进入晚期,肿瘤也已在她的大脑里长成了网球大小。她需要立即进行手术。

  手术结束后,护士告诉史蒂芬妮,98%的肿瘤已经被移除。而为了控制病情,她需要接受终身的放疗和化疗。但刚到2012年,医生就不幸地发现,史蒂芬妮的脑瘤卷土重来。对于胶质母细胞瘤而言,复发几乎等于“无药可治”。这是一个20岁少女的死亡判决。一个风华正茂的生命,眼看再过几个月,就要来到终点。

  医生们告诉史蒂芬妮,她可以加入一项临床试验,试试看一个从未被用过的疗法。“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史蒂芬妮欣然接受了医生们的建议。2012年,作为该临床项目的首名患者,她开始接受一种在研疗法的治疗。而医生们注入史蒂芬妮大脑的,则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

  将杀手变成救星

  确切地讲,研究人员们使用的是一种经过改造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这种病毒经过了特殊处理,不会致病。而且,它能针对表达CD155的肿瘤细胞,选择性地入侵并进行复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由于CD15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有高度表达,研究人员们期望这一病毒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攻击。

图片.png

这款病毒疗法的作用机理(图片来源:Duke Health)

  完成对病毒的设计后,研究人员们开始在临床试验中测试这款病毒的潜力。包括史蒂芬妮在内,他们在一项1期临床试验中,总共招募了61名患者,并在他们的头骨上设置了导管,让病毒得以直接进入大脑,攻击肿瘤。

  初步的结果并不让人乐观: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是12.5个月,与11.3个月的历史数据相差无几。但进一步的分析,则揭示了这款病毒的潜力:在2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治疗组的生存率是21%,已经比历史数据(14%)高出50%。而到了3年这个节点,治疗组的生存率同样为21%,历史数据仅为4%。

图片.png

该研究取得了出色的长期生存率(图片来源:《NEJM》)

  “这就像许多免疫疗法一样,一些患者并不会得到缓解,”该研究的作者之一Annick Desjardins博士说道:“但一旦患者出现缓解,就可能存活很久。”

  突破性疗法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这款病毒疗法首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作为首名接受治疗的患者,史蒂芬妮幸运地见证了奇迹的诞生。接受治疗后,她大脑里的肿瘤不断缩小。在2014年,她的肿瘤彻底消失了。这个奇迹在知名电视节目《60 Minutes》上得到报道后,让全美都知道了这款创新疗法。

  更重要的是,史蒂芬妮的奇迹可以复制。2016年,接受过这款病毒疗法的23名患者里,有15名患者依旧存活,且有2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了3年,与最新公布的数据接近。出于这些积极成果,美国FDA也在同年授予它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加速它的研发进程。

图片.png

患者脑部肿瘤的缩小清晰可见(图片来源:《NEJM》)

  “胶质母细胞瘤是致命的疾病。尽管在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疗法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我们依旧需要在根本上有所不同的疗法,”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Darell Bigner博士说道:“本项脊髓灰质炎病毒疗法在早期取得的生存率让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期待继续后续研究。”

  按计划,研究人员们计划在2期临床试验中,将这款病毒疗法与现有的化疗进行组合,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招募已经启动。


药明康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