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异常白细胞显微镜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2019.4.21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 实验原理
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
2.2 标本要求:
2.2.1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
2.2.2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血涂片,并尽快送检。
4.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凝固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
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OLYMPUS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OLYMPUS
7.3 仪器型号:OLYMPUS CH30
8. 操作步骤
8.1  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8.2  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血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检验地 带网冲去染液,待干。
8.3  高倍镜(必要时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8. 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核象变化。
(1) 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 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成熟中性细胞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常为5-9叶,甚至12-15叶。各叶大小差别很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3) 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9.2 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
9.3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 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
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应与嗜碱粒细胞区别,其要点:嗜碱粒细胞核较少分叶、染色较浅、颗粒较大、大小不均、着色更深、细胞边缘处常分布较多,可分布于核上,胞浆中常见小空泡。在血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时,易将检验地 带网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但只要注意全片各种细胞的染色情况,则不难区别。
含中毒颗粒细胞在中性细胞中所占比值称为毒性指数。毒性指数愈大,提示中毒变性结果。
3) 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
4) Dohle体:是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为1-2μm,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Dohle小体亦可见于单核细胞中,其意义相同。
5) 退行性变:常见者有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蓝状细胞,退行性变亦可见于衰老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为数极少。
这些毒性变化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毒性的变化,对估计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