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019.4.25
头像

zhaochenxu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

2.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4.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功能提高称兴奋(exicitation);功能降低成为抑制(inhibition)、麻痹(paralysis)

()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是构效关系。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 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s)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成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也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用药的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

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ADR):凡不符和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1)副作用(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药物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效应。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急性毒性(acute toxication)、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ation)和特殊毒性如

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等。

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hypersensitive reaction,过敏反应)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4)继发性反应(secondery reaction):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5)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指某些药物可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7)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rebound, 反跳突然停药原有的疾病加剧。

8)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第二节 受体理论

一,受体基本概念

1.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2.受体的特性

1)饱和性(saturability)

2)特异性(specificity)

3)可逆性(reversibility)

RL≒ RL→ 效应

ES≒ ESES’ → E + 代谢物质

4)高亲和力(high affinity

5)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3.                配体(ligand)能与药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

三,受体类型和调节

(一)受体类型

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ligand-gated channel receptors receptors containing ion channel)

N, GABA 受体等属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

Gs, Si, Gt(transducin), Go

α,β, D ,5-HT, M, 阿片嘌呤, PG 等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receptor)

胰岛素(insulin)、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等受体属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4.细胞内受体(cellular receptor)甾体激素、vitamin A, D、甲状腺激素等受体属细胞内受体。

5.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 receptor)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催乳素(prolactin)、淋巴因子(lymphokines)等受体属细胞因子受体。

()受体的调节(the regulation of receptor)

1.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受体长期反复与激动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减少或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如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产生的耐受性。

2.向上调节(up-regulation): 受体增敏(receptor hypersitization)受体长期反复与拮抗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增加或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如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的反跳现象(rebound)。

四.受体学说

(1)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by Clark,1926

药物作用强度与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物浓度与效应服从质量作用定律;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取决于受体周围的药物浓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受体总数;被占领的受体数目增多时药物效应增强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药物效应达Emax.

[A] + [R] = [AR] →→ E   K= [A][R]/[ AR]

KD解离常数;由于 [RT] = [R] + [ AR] (RT: 代表受体总数)

[AR]/[RT] = [A]/KD + [A]   因为只有AR是有效的,

           E/Emax = [AR]/[RT] = [A]/KD + [A]

             [A] = 0, E = 0

 [A] >> KD, [AR]/[RT] = 100%, Emax [AR]max = [RT]

[AR]/[RT] = 50%, EC50, K= [A]

   KD 代表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mole),即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KD越大,亲和力越低。

                          pD= -logKD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by Ariens 1954;即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

               0≤ α ≤100%E/Emax  =  α[AR]/[RT]

储备受体(spare receptors by Stephenson 1956)

沉默受体(silent receptors)

(2)         速率学说(rate theory)

(3)         二态学说(two-model theory)

第三节 药效学概述

一、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一)激动药与部分激动药

1.激动药(agonist) 与受体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药物。

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 α= 1

2.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mixed agonist) :  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α<1)。

(二)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 和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拮抗药(antagonist):与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α= 0)。

1.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的拮抗药。

          配体 (L),拮抗药(I)

[RT] = [R] + [LR] + [IR] [LR]/[RT] = [L]/KD + [L]

[LR]/[RT] = [L]/[L] + KD(1 + [I]/KI)

药物的作用取决于 [I]/KI[I]浓度愈高或KI愈小效应低,拮抗作用强。

如果[LR]/[RT]→100%, 激动药的量效反应曲线可以被竞争性拮抗药平行右移。如果增加竞争性激动药浓度,仍可达到Emax

E/Emax = [L]/(KD + [L] ) = [L’]/[L’] + KD(1+[I]/KI)

[L’]/[L] – 1 = [L]/KI

[L’]/[L] 是剂量比(dose ratio),如将[L] [L]/[L]即能克服[I]的拮抗作用。

pA2是拮抗参数(antagonism parameter):当有一定浓度的拮抗药存在时,激动剂增加1

生物在线
文章推荐